趙佾急呼,可話音未落,遠處已傳來破空之聲。
十道箭影飛至,軌跡詭異,八支帶有追蹤之能,直逼城門。
一觸即發,箭矢貫穿城門,隨即炸裂,碎木飛濺,數十守軍猝不及防,儘皆中箭倒地。
另兩箭徑直射向城樓,趙佾避無可避,胸口中箭,鮮血狂湧。
第二箭隨之而至,將他牢牢釘於牆間。
劇痛襲來,他拚力掙紮,卻發現體力迅速流逝。
臨終前,他望向城外,見一青年將領立於戰車之上,神情冷漠。
“怎……可能?趙遲,你究竟是人是鬼?”
趙佾倒下,全城為之震顫。”春平君戰死,城破在即!”
數百守軍退守不及,秦軍潮水般湧入。
短短片刻,這座數百年的趙國都城陷落。
眾將瞠目結舌,唯有章邯與李青深知此等箭術之威。”主公箭法通神,十箭破城,百步之外取敵將首級,此等修為令人歎服。”
李青與章邯肅然起敬,目光追隨趙遲。
武道巔峰,於此顯現。
戰場之上,這便是製勝根本。
他們未曾知曉,破城需借武道之力,無先天境界以上修為,難施展如此強絕的真氣。
趙遲所憑並非內力,而是圓滿技能賦予的力量。
“章邯。”
趙遲鎮定地收起十石弓。
“末將在!”
章邯立刻拱手行禮。
“率騎兵攻取邯鄲,突破王宮,拒降者格殺勿論。”
趙遲冷聲道。
“末將領命。”
章邯眸中儘是激動,催馬向前,迅速抵達城池百丈外待命的秦軍騎兵處。
至隊前,章邯舉矛高呼:“秦軍勇士聽令!將軍神勇,十箭破城斬敵,城門已破,隨我衝入邯鄲,活捉敵首!”
狂風呼嘯!
五萬秦軍鐵騎齊聲怒吼,長矛高舉,緊跟章邯殺向邯鄲。
此時觀察秦軍裝備,已與趙遲領軍時判若兩般。
趙國士兵與騎兵皆負箭袋長弓,似精通騎射之技。
細看戰馬,亦有異樣。
戰馬配備前所未見的裝置,此為趙遲獨創的騎戰神器。
“趙國。”
“首功歸我趙遲。”
“秦始皇,又建新功,若不重賞,我必離去。”
目睹秦軍攻入邯鄲、橫掃敵陣,趙遲冷笑一聲,揮手高呼:“進城。”
邯鄲城內。
十四萬秦軍如洪水湧入,遇趙軍即展開激鬥。
大軍疾馳至趙國京都各處,勢不可擋,所有阻礙秦軍的敵軍皆被擊潰。
趙佾死後,趙軍士氣低迷,而秦軍精銳士氣高昂,滅趙之戰首功無疑屬於他們。
宮
朝廷之中。
趙偃虛弱地坐在王座上,聽著愈漸刺耳的廝殺聲,覺得那聲音仿佛逼近,神情愈發不安。
轉念一想,這應非真實。
趙佾剛到城關,縱使秦軍再強,也不可能這般迅速攻破城池。
“殺!”
“殺儘拒降趙軍,活捉趙偃,奪下滅趙首功。”
但隨著秦軍呼喊聲越來越近,趙偃再也無法保持鎮定。
“丞相,速去查看,為何秦軍聲息更近了?難道城關已被攻破?”
趙偃焦急地看向郭開。
“大王莫憂。”
“城內有數萬將士,即便犧牲性命,秦軍也需幾日才能破城。”
郭開諂笑說道。
趙偃點頭附和,略覺安心。
預計未來十日,趙偃都將深陷恐懼。
然而,還未等他稍作休憩。
“報!”
“稟告大王。”
“大事不好了。”
“秦軍突破城關,湧入邯鄲,十萬大軍直逼王宮,請大王速撤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趙國宮門前,一名守將疾步入殿,滿臉惶恐地奏報。
“什麼?秦軍已破城?”
趙偃震驚失色,“這怎麼可能?趙佾在哪裡?”
“春平君已殉國,我軍難以支撐,如今城池大半淪陷。
請大王速速撤離,半個時辰內秦軍便會抵達王宮。”
守將言辭懇切,神情既無奈又恐懼。
“怎麼會這樣?秦軍怎能做到這一點?”
趙偃滿心疑慮,語氣帶著憤怒,“我百萬大軍,僅守兩三個時辰就敗了?趙佾簡直無能至極!他害了我!”
“大王,此刻不宜多想,必須撤退,否則秦軍一旦入宮,便再無脫身機會。”
郭開急切勸道。
“撤退!立刻去找廉頗、李牧,找到他們或許還能挽回局勢。”
趙偃神色慌張,腳步踉蹌地奔向後殿。
他狼狽的模樣,全然失去了君王應有的威嚴。
“眾卿聽令!”
趙偃慌忙發布旨意,“邯鄲危急,命武將守護宮門護送朕撤離,文臣自行逃生。”
郭開環顧亂成一團的文武百官,強壓餘威下達命令,隨後緊跟趙偃離開。
趙偃與郭開逃離後,朝堂頓時陷入混亂。
“大王都跑了,我們也快逃命吧!”
有人提議。
“一起走吧,留在這裡隻有死路一條。”
另有人附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人殘忍,絕不會放過我們。”
“快逃!”
頃刻間,許多趙國大臣四散奔逃。
但也有忠義之士挺身而出。
“趙國如今危如累卵,我等身為臣子,理應與國共存亡。”
“諸位,與秦軍一戰,即使犧牲,也能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