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一失,趙國核心必入我手,不僅廉頗,代地李牧亦會率軍回防。”
“兩路大軍滅趙再無障礙。”
“待趙亡,趙遲當居首功。”
尉繚感慨萬分,這位鬼穀出身的謀士也為趙遲的成就驚歎。
“趙遲不負所望。”
“朕懂他,他也懂朕。”
“有趙遲這般人才,是朕之幸,亦是大秦之福。”
祖龍欣然一笑。
此戰果消除了群臣疑慮,為秦滅趙開辟更廣闊道路。
“大王。”
“趙遲既占邯鄲,趙國必全力以赴奪回,屆時他將麵臨廉頗大軍圍剿。
若城破,他與部屬必陷重圍。”
“臣以為……”
“速遣王翦、桓漪兩位上將加速進軍,奪取趙地,儘早入邯鄲,與趙遲內外夾擊,一舉殲滅廉頗大軍。”
尉繚興奮道。
“讓使者見趙遲。
他應已知秦伐趙,憑其智,必明自己任務從攻轉守。
守住邯鄲,誘敵深入,他便是趙國腹心之患。
趙國欲翻盤,唯有拔除此釘。”
“但趙遲既已占邯鄲,怎易被奪回?”
趙翦在廉頗撤退後立即東進。
“趙國之事,不過遲早。”
祖龍冷笑一聲。
祖龍對趙遲的信任毋庸置疑。
“臣等恭賀大王。”
群臣齊聲高呼。
“此趙遲,是否真的無堅不摧?”
李思心中滿是不甘與怨憤。
不過兩年時間,趙遲從普通村夫升任秦之上將軍,位列九卿,與李思平起平坐。
“傳朕旨意。”
“命王翦、桓漪、趙遲全權負責戰場布置,朕隻要結果——滅趙之果。”
祖龍語氣淩厲,儘顯威嚴。
“大王英明。”
群臣齊聲附和。
“大軍出發,糧草輜重不可少。”
“退下吧。”
祖龍揮袖示意。
“臣等告退。”
群臣帶著複雜情緒離開章台宮。
“趙國。”
“也將覆滅了。”
祖龍凝視沙盤上的趙國疆域,隨手撤去標識。
“趙遲。”
“朕愈發期待與你相見。”
“滅趙之後。”
“無論如何,朕定要見你一麵。”
“讓你看看妻兒的麵容。”
“這是朕的承諾。”
祖龍低頭看向地圖,嘴角浮現笑意。
“啟奏大王。”
“夏禦醫有書信一封,不知大王此時是否願意閱覽?”
趙高上前一步,雙手呈上竹簡。
“夏禦醫?”
祖龍略顯驚訝,目光轉向趙高,“這信何時送來?”
“數日前送到,但那時大王忙於趙國戰事,臣不敢打擾,直到今日才敢獻上。”
趙高語氣謙遜。
“他去李家村多久了?”
祖龍接過竹簡問道。
“自大王任命趙遲為上將軍起,夏禦醫便前往李家村,至今已有兩月。”
趙高回答謹慎。
“嗯。”
祖龍沒有多言,展開竹簡仔細閱讀。
片刻後,他合上竹簡收好。
“罷了,退下吧。”
祖龍朝趙高擺手,不再多說。
“連你也離開鹹陽,不願回來。”
“孤身一人,或許朕真是孤身一人了。”
祖龍緊握竹簡,歎息一聲。
多年來,他對夏無且一直敬若嶽父,即便關係稍近,也從未因君臣身份有所疏遠。
如今,夏無且在信中請求歸鄉,在李家村度過餘生,令祖龍既感失落,又深受觸動。
“嶽父。”
“安心,韓已亡,趙亦將傾。”
“待天下統一,朕必定親自尋找冬兒的蹤跡,定會讓你們父女團聚。”
祖龍暗自立誓,決心堅定。
……
趙國,邯鄲。
“殺!殺!”
“攻破邯鄲,奪回城池!”
“後退者,斬!”
“率先破城者,賞萬金,官升三級!”
“衝鋒!”
邯鄲城外,趙國主將高聲呼喝,以軍令威懾,用重賞激勵士氣。
然而,望著眼前這座堅固的城池,他心中隱隱不安。
即便堆積如山的屍骨染紅了大地,也無法完全描述這場戰鬥的慘烈。
邯鄲城前,儘是一片廢墟,鮮血浸透泥土,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氣息。
斷垣殘壁間,折斷的兵器和散落的箭矢隨處可見,無數趙軍將士倒在亂箭之下,甚至被巨石碾成血泥。
趙軍的攻城器械——臨車、雲梯等——幾乎全部損毀。
短短數日內,已有超過數萬趙軍陣亡,這一數字仍在不斷攀升。
在廉頗的嚴厲指揮下,趙軍晝夜不停地猛攻,卻始終找不到突破口。
自戰爭開始以來,趙軍傷亡慘重,不僅未能攻下邯鄲,反而陷入深深的絕望。
起初,他們對秦軍充滿敵意,士氣高昂,如今卻隻剩下對攻城的恐懼。
那些輕易被秦軍攻陷的城池,現在對他們來說變得無比艱難。
“上將軍。”
“繼續下去隻會帶來更多損失。”
“趙遲固守邯鄲,秦軍無懈可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短短數天,我軍已損失近八萬,近乎全軍覆沒,僅剩少數幸存者。”
眾多將領站在戰車旁,聲音低沉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