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與李信點頭應允。
不知不覺間,趙遲的獨特氣質已令二人折服。
他不像王翦那般威嚴,卻具一種使人敬畏又親近的上將風範。
“上將軍。”
“章邯等人首級與廉頗遺骸如何處置?”
章邯拱手發問。
“廉頗雖為對手,卻值得敬重。”
趙遲略作沉吟,“為其尋安息之所,建墳立碑,妥善安葬。”
“上將軍眼光深遠。”
諸將無不心悅誠服。
正如趙遲所言,廉頗雖為敵將,但其精神令人稱頌。
為國捐軀,無怨無悔,遠勝那些懼死偷生的趙國官吏。
即便為敵,亦令人欽佩。
南陽一役,趙遲於擊殺龐煖後,並未加以羞辱,而是將其安葬。
此舉已是極大仁德。
趙偃之事,趙遲望著章邯手中首級,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韓王之懦弱,如同畏虎,身為一國之君如此膽怯,其臣子更不必說。
廉頗、龐煖以及眾多趙國將士為這般君主捐軀,實令人惋惜。
趙遲認為,君主應秉持的原則是:國家存則君存,國家亡則君亡。
若秦有難日,他亦會如此行事,絕不似韓王般懦弱貪生,而是與國共存亡。
“昔日大王在趙為質時,受趙偃欺淩,如今他的首級就交由大王處置。”
“將趙偃首級防腐後送至鹹陽,呈獻大王。”
趙遲對章邯說道。
眾人對此拍手稱讚,“獻趙偃首級於大王,必使大王歡喜。”
王賁笑道。
趙遲點頭,翻身上馬,“入宮商議後續布局。”
宮內龍台之中,趙遲與眾將討論下一步計劃。
邯鄲雖已平定,但仍有諸多事務待處理。
決定先清理降卒,攻城擴土之事則交由王翦和桓漪負責,並將戰略詳述給王賁與李信。
“吾言,回營後必呈報王翦上將。”
“此役告捷,吾等先行告辭。”
王賁與李信領命離開。
“替吾問候王翦與桓漪兩位將軍,平趙之後,吾欲與二位共飲。”
“上將軍旨意已傳達。”
待二人離去。
“上將軍,”
屠睢恭敬詢問,“此次是否放棄攻打趙國餘城?”
章邯與任囂也麵露疑惑。
大戰初捷,士氣正旺,若繼續進攻,定能再獲功績。
“取邯鄲為首功,定趙之功,吾等已然達成。
再逐名利,恐遭非議。
此役大捷,滅廉頗全軍,不僅憑吾等之力,更有賴王翦上將速派援軍,此乃情義。”
“自然,吾等也需回報這份情義。”
趙遲對屠睢說道。
趙遲年輕有為,曆經兩世,深知為人之道。
若獨占滅趙之功,會讓友軍失去建功機會,此為大錯。
“上將軍之意,欲借整編降卒為機,示形不戰,令王翦、桓漪二將建功立業,以示感恩。”
屠睢等稍作思索,頓悟其意。
“切記,勿因小利失卻人心。”
趙遲語重心長,“若日後重逢此境,縱有聖命,亦難獲全力相助。
我秦之所得,皆憑軍功。”
“上將軍教誨,末將銘記。”
屠睢等人深鞠躬致謝,恍然大悟。
“諸位且退。”
趙遲說,“尚有許多事務需處理。”
“末將告退。”
屠睢等人恭敬離去。
趙遲換上期待神色:“係統,啟動獎勵結算。”
...
此次獎勵豐厚異常。
在守衛邯鄲期間,廉頗率軍連續猛攻八日。
八日內,趙軍每日損失超萬人,總計傷亡可能已達八萬,傷者尚未統計。
趙遲以箭術傷廉頗,立下功績。
憑借此戰果,可獲豐厚獎勵。
“宿主指令已確認,開啟殺敵經驗結算。”
係統提示,“此役宿主所屬部隊殺敵數量明確,總經驗值已累計完畢,是否進行等級提升?”
“提升。”
趙遲毫不猶豫應答。
隨即,如往常升級一般,一道無形金光掠過趙遲周身。
體內真氣疾速流轉,提升效果顯著,已超後天一重境界兩倍。
“武道魅力無窮,初入先天便感實力大增,日後登臨更高境界,豈非更可掌控驚人力量。”
“仙神、聖人、世界之外的世界,引人遐想。”
察覺體內澎湃之力,趙遲笑意更深。
每次突破,皆能真切感受到實力躍升,此等感受遠勝他途。
如此強大力量儘屬趙遲。
未來,他將借助此力構建心中理想天地。
世俗權勢雖佳,但超凡權力才是最終追求。
或有一天,他能創立武道國度,促使世界靈氣恢複。
畢竟,如今靈氣稀缺,近乎枯竭。
長生之道在當下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