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內外由黑甲禁衛守護,外圍則擠滿自發前來的人群,有人好奇觀望,有人隻為目睹威名遠揚的上將軍趙遲。
近年來,秦帝國連戰連捷,韓、趙相繼滅亡,國勢空前強大。
百姓深感自豪,認為統一全國指日可待。
每次捷報傳來,朝廷都昭告天下,激勵民心。
趙遲的名字家喻戶曉,無論城鄉皆知。
他是大秦最年輕的上將軍,聲名遠播。
人們在鹹陽城外翹首以盼。
在禁衛軍引導下,趙遲的車駕緩緩駛近。
祖龍站在城門前,內心激動難掩。
無論黎民還是群臣,都對趙遲充滿期待,祖龍更是如此。
辛勝引路,趙遲至城前。
辛勝告退後站到一側。
祖龍凝視趙遲車駕,百官隨之仰望。
連心存偏見的李思,此刻也情不自禁地看向趙遲。
車簾掀開,趙遲步出。
他未披鎧甲,著一襲素黑長袍,雖無戰場上的肅殺之氣,卻自有軍中威嚴。
“秦始皇。”
趙遲剛下車便注意到祖龍。
祖龍身著王者服飾,威嚴逼人,令人不由屏息。
“千秋一帝,果然氣度非凡。”
趙遲心中感慨,仿佛夙願達成。
“今日得以親眼見秦始皇,曆史中的偉人終於現身眼前。”
趙遲見到祖龍,內心激動萬分。
對重生後的趙遲而言,親睹被稱為千秋一帝的祖龍,這是難得的機會。
然而,趙遲很快平複心情。
鹹陽城外,他尚能借身份與實力縱橫,但置身於大秦都城、權力核心之地,眾多權貴雲集,他不敢有絲毫失禮。
站得越高,錯誤的代價越大。
更何況,周圍無數目光聚焦於他。
“臣趙遲,已妥善處理趙地事務,於邯鄲設大營,整頓十萬大軍,今奉王命返朝。”
“臣趙遲,叩見大王。”
趙遲快步至祖龍麵前,數丈距離時便垂首躬身行禮。
“好,甚好。”
“趙卿。”
“免禮。”
祖龍迅速上前扶起趙遲,取下冕旒,笑意盈盈,握住趙遲的手示意並肩而立。
這是極大的恩寵,按慣例臣子需退後半步,而祖龍此舉是對趙遲的特殊嘉獎。
滿朝文武與鹹陽百姓無不震驚,議論紛紛,稱頌大王對趙遲的優待實屬少見。
隨後,祖龍語氣嚴肅:
“此乃趙遲,我大秦上將軍。”
“為我大秦立下赫赫戰功。”
“滅韓之戰,趙遲功不可沒,助我大秦迅速吞並韓國,穩定韓地局勢,全麵掌控韓境。”
“滅趙之戰,趙遲洞察朕意,麵對趙魏聯軍,他巧妙布局,在南陽火燒敵軍十八萬,大勝而歸,使大秦得以主動出擊。”
……
趙遲孤軍深入,攻下邯鄲,敵方主帥狼狽潰逃。
“他的戰績令人歎服,簡直不可思議。”
“這些功績皆由趙遲一手成就。”
“他從未令朕失望,也未辜負大秦子民的信任。”
“今日,趙遲凱旋歸來,滿載榮譽。”
“值得我大秦百姓慶祝。”
祖龍緊緊握住趙遲手腕,聲音洪亮,既是對朝堂百官宣告,也是對鹹陽內外萬民宣布。
這位年輕卻屢立戰功的上將軍,是大秦未來的希望所在。
“趙遲上將軍!”
頓時,鹹陽內外沸騰。
禁軍將士和圍觀百姓激動不已,齊聲呼喊趙遲之名,向這位英雄致以崇敬。
趙遲之名響徹四方,震動整個大秦。
“這才是真正的老秦人。”
“我們大秦的子民。”
在熱烈的歡呼中,趙遲深受觸動。
回國後的榮耀超出想象——天子親自迎接,百姓自發夾道歡迎,這是多麼巨大的榮耀?
對一名武將而言,能活著返回故鄉已是不易,而如今所得更超出期望。
聽著全城呼喚自己名字,趙遲心中湧起歸屬感。
這片土地是他曾浴血奮戰守護之處,這些百姓正是他守護的對象。
“大秦。”
"即便未來真有如秦末般的動蕩,哪怕始皇離世、天下紛亂,隻要我在,大秦就不會滅亡。
縱使我掌控江山,大秦亦不會消失,它不僅是一個稱號,更象征著一個時代,是我們共同的時代,是勇氣與征服精神的體現。”
"始皇留下的宏願——統一天下的抱負,國家的願景,民族的理想,將永遠流傳於世。”
"曆朝曆代實現的大一統,皆是對始皇意誌的延續。”
"若有朝一日,我能成為您的繼承者,此言出口,趙遲心中滿溢驕傲,仿佛源自內心深處的榮光。”
大秦,不止是稱號,更是輝煌時代的象征。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起,便開啟了新的紀元,象征著民族的團結與永恒。
"趙遲,你看這些人,"祖龍環顧四周,語帶自豪,"他們就是我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