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按文武兩班次序入殿,個個神情莊重。
而趙遲站在台階上,位置高於群臣,卻左右為難,頗顯尷尬。
今日祖龍的恩典實屬罕見,幾乎無人能及。
當然……
趙遲深知秦始皇的厚待另有深意,一來讓他感恩戴德,二來助其在朝中站穩腳跟。
趙遲剛回鹹陽,雖在外統軍,但在朝廷仍是新麵孔,朝中諸多老臣精明得很,若有人暗中算計或針對他,絕非好事。
祖龍此舉向群臣表明態度:趙遲剛凱旋歸來,所有人都得小心。
“今日,”
“我大秦上將軍趙遲班師回朝。”
“諸位可有奏報?”
祖龍環視群臣,語氣嚴肅。
“啟稟大王,”
“趙遲上將軍此番立功,理應論功行賞。”
“此外,王翦、蒙武、李牧三位上將軍以及韓非大人均在偏殿候命,他們為我大秦立下汗馬功勞,懇請大王予以封賞,以安眾人之心。”
王綰上前稟報,此次回京者除了趙遲,還有王翦、蒙武、李牧及韓非,均奉旨回朝。
唯有桓漪仍駐守藍田大營,穩固邊疆。
畢竟朝廷不會召回所有上將軍,以防各地突發變故,需有人留守。
“相邦所言甚是。”
祖龍點頭,對趙高說:“去宣他們入殿。”
“諾。”
趙高恭敬退下。
“趙高,就是此人與李思毀了大秦。”
“誰能想到,一個宦官竟有這般手段。”
“秦王在世時,他不過是跑腿的小廝,可秦王駕崩後,他的狼子野心便暴露無遺。”
趙遲目送趙高離開,表麵恭敬,內心卻歎息。
也許正因他的隱忍與服從,才贏得秦王信任,但他怎會料到,趙高竟篡改遺詔,做出大逆之事。
隨著趙高的召喚,眾人相繼入殿。
蒙武、王翦、李牧、韓非身著秦官服步入秦王大殿。
蒙武與王翦對此處熟稔,李牧和韓非卻心神不定。
二人曾分彆輔佐韓、趙兩國,與秦為敵,如今歸附秦王。
“臣等參見大王。”
行禮後,祖龍含笑回應,並歡迎他們的到來。
趙遲的到來讓眾人精神振奮。
蒙武心想,蒙家了解趙遲的身份,若他日後登基,蒙家定會再度興旺。
“蒙愛卿教子有方,趙遲如此傑出,實在值得稱讚。”
祖龍說道。
蒙武謙虛回應:“大王過譽,趙遲在新軍營的表現堪稱傳奇。”
“我雍城大營因趙遲屢立戰功,實為老臣之福。”
蒙武笑意盈盈,話中帶著隱約的自豪,同時看了王翦一眼。
這意思再清楚不過了。
“這老狐狸。”
察覺到蒙武的目光,王翦心中暗罵。
這不是明擺著在炫耀嗎?
“趙遲為我大秦建功,連家人也無暇顧及。
我所知,兩年多來,他的妻兒全靠蒙卿照料,這份情誼,這份恩德,趙某銘記於心。”
“蒙將軍對趙某恩深似海,趙某沒齒難忘。”
趙遲嚴肅道,隨後俯身向蒙武行禮,“我代全家感謝蒙將軍。”
“使不得。”
“趙遲,你這般客氣,我要生氣了。”
蒙武急忙製止,語氣溫和。
“蒙卿為我大秦分憂,能讓趙遲安心在外效力,這是大功一件。”
“今日,寡人賜你布帛千匹、千金,以表謝意,也是寡人為趙遲酬謝你的照顧之情。”
祖龍當場頒賞。
“老臣感激不儘,叩謝大王厚恩。”
君王有所賜予,蒙武怎能推辭,隨即拜謝。
“蒙卿,你為我秦帝國培養趙遲,功勞顯著,可還有其他訴求?”
祖龍含笑問道。
“大王恩德難以回報,賜臣高位榮耀,臣已無所求。
然今日承蒙召見,確有一事相告,懇請大王應允。”
蒙武含笑言道,俯身行禮。
“蒙卿但說無妨。”
祖龍微笑點頭。
“這兩年閒暇時,我去李家村,與趙遲的未婚妻煙言相處融洽。
這姑娘聰慧懂事,隻是有人不懂珍惜。”
蒙武歎息一聲,話語中似有深意,目光掃向李思。
此時。
李思麵紅耳赤,如何聽不出蒙武話中的含義。
李思清楚自己正是蒙武所指之人。
趙遲未獲重用時,李煙言的身份並未引人注意,但趙遲受到秦王青睞並賜婚後,她的出身成為朝臣關注的焦點。
原來,李煙言並非普通村女,實為廷尉李思之女,隻因住在李家村封地而少有人知。
然而,她與趙遲私定終身,打亂了李思的計劃,最終導致他對她置之不理,甚至關閉封地宅邸,任其自生自滅。
若非位至九卿者,恐無人知其詳。
當下,群臣皆目光齊聚李思,令他倍感尷尬,卻難以辯駁。
“李思,”
韓非低聲道,“今日再見故人。”
李思對韓非並無深厚情誼,對此淡然處之。
“李思,”
韓非續言,“我已歸來,且帶來了你最懼之人——韓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自此刻始,我與趙遲必將與你一爭高下。
你對煙言的冷漠及對我的算計,我都銘記於心。”
趙遲注視李思,初見之際便視其為對手。
趙遲認為翁婿之誼不過是虛談。
若李思稍有牽掛,絕不會遣刺客,也不會算計李煙言及其子女。
這一切皆因此而起。
若李思當初善待煙言,趙遲亦不會如此怨恨。
可惜,在李思眼中,煙言不過是一顆棋子,可有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