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
兩小歪頭看著這些公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叔父好!”
趙鈺琪大方問候。
“叔父好!”
趙遲緊隨其後,生怕落後。
聽到孩子們的話,諸公子反應不一。
有人皺眉思索,有人露出詫異神色,也有人毫不意外。
胡亥反應迅速,笑著回應道:“哎呀,這兩個孩子真可愛。”
趙高瞥了一眼,心中暗喜:幸虧提前告知胡亥公子,大王對趙家兄妹的喜愛,或許公子能借此機會與趙家結緣。
此刻,祖龍忽然抬起頭,眉間微皺,冷冷掃視扶蘇、公子高等人:“難道沒聽見他們在叫你們?”
此話一出,大殿氣氛頓時凝重。
“啊。”
“嗯。”
諸公子急忙回應,生怕祖龍記掛在心。
自此以後,他們明白了祖龍對這對兄妹的重視。
在祖龍心中,自己與冬兒所生的兒子才是真正的血脈,其他妃嬪所育之子僅是維係王室血統罷了。
在他眼中,眼前的這些兒子遠不如兩個孫兒重要。
“阿爺。”
趙鈺琪好奇問道,“他們似乎害怕你?”
“你們也不怕阿爺?”
祖龍溫和一笑。
“我們怕父王,不怕阿爺。”
“阿爺是天下對我們最慈愛的人。”
兩小緊緊抱住祖龍撒嬌。
“哈哈。”
祖龍開懷笑道,“你們也是阿爺的好孫兒。”
此情此景令周圍幾位公子深感觸動。
自幼至今,他們從未感受過如此深厚的寵愛與溫情,甚至連父親的身影都難得一見,且每次相見都是冷峻麵孔。
“今日入宮所為何事?”
祖龍語氣嚴肅,目光如炬,“在外已參與宗室事務,想必已有不少作為。”
“回稟父王,兒臣聽聞父王歸來,特來拜見。”
眾公子齊聲回應。
“嗯,莫要荒廢正業。
若無他事,即可退下。”
祖龍注視著眼前的兒子們,心中無多言語。
他們對他心存敬畏,而他也無意多言。
相較於現今的王宮,祖龍更懷念昔日居於趙遲府邸的日子。
在那裡,他能無憂無慮地享受寧靜生活,不必顧慮重重,也不需維持威嚴。
短短數日,趙遲便顯得親近隨和,少了拘謹,這正是祖龍向往的氛圍,尤其是有兩孫相伴,更覺溫馨愜意。
“父王。”
“不知這是哪家的孩子?”
扶蘇挺身而出,儒雅氣質儘顯無疑,是諸多公子中最出眾的一位。
“這是趙遲的孩子。”
祖龍瞥了扶蘇一眼,滿是疑問。
“難怪,原是趙遲的兒女。”
“趙遲乃我國最年輕的上將軍,看來父王如此鐘愛他的子女,實因對趙遲的信任。”
“據說日前趙遲成婚時,父王還特意赴雍城主持儀式,並賜予許多珍寶……”
提及趙遲的名字,眾公子恍然大悟。
然而,刹那間,一幅令人膽寒的畫麵浮現在眾人腦海。
“父王。”
“依我國律例,外臣入宮不得超過一日,縱使趙遲之子年幼,此舉亦不合規矩。
章台宮乃父王處理國事之地,關乎國家根本,外人不得涉足。”
扶蘇神情嚴肅,雖外表儒雅卻透著剛毅。
聽完這番話,祖龍眉宇緊鎖:“竟敢以律例教訓朕?何人教授於你?”
“乃父王親自任命的儒家賢師淳於越教導孩兒,承蒙恩師指點,才知萬事皆受律例約束。
若無律例,天下必亂。”
“身為秦帝國之君,唯有自身守律,方能名正言順治理天下,使百姓信服,共同遵循禮製。”
扶蘇絲毫不懼祖龍的震怒,繼續說道。
眾人凝視著這一切,無不震驚地看著扶蘇。
他們萬萬沒想到,平日溫文爾雅的大哥竟如此大膽,竟敢指責父王過失,並欲以律例駁斥父王。
“扶蘇真是愚昧,竟敢違抗父王,注定失敗。”
胡亥眼中閃過一絲笑意,“他雖為長子,名義上有理,卻因冒犯父王,看他日後如何贏得宗族支持。”
趙高暗中冷笑,認為扶蘇過於愚蠢。
此時,祖龍臉色已鐵青。
“扶蘇,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祖龍聲音冰冷刺骨。
“兒臣明白自己所說,即便父王震怒,扶蘇依然直言。”
“治國理政需遵律守例,為人君者應為臣民表率。
兒臣直言,實為護持律法。”
扶蘇神情篤定,無畏無懼。
“淳於越之儒學,確對你影響甚深。”
秦王祖龍注視扶蘇,眉宇間怒意隱現。
多年以來,他對諸子寄厚望,盼其卓爾不群。
故而為諸子延聘名師教導。
豈料扶蘇離鹹陽不過數載,竟已成這般姿態?
“長兄莫非失常?竟敢與父王爭辯禮法?”
“他豈能不知父王之威嚴淩駕於禮法之上?”
眾公子皆對扶蘇之舉震驚,此番舉動遠超預期。
小事一樁,外臣之子因寵入宮卻失禮,卻被扶蘇以禮責罰,實在出乎意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繼續。”
胡亥暗喜,期待扶蘇再露破綻。
“先生教誨,銘記不忘。”
“儒家禮法乃天下根本,廣布於世,方可使萬民安康。”
扶蘇依舊從容應對。
“你……”
祖龍聽扶蘇侃侃而談,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