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質疑。
“他豈會懼我大軍踏燕?”
屠睢亦不信。
然有人卻不以為然。
“燕丹孤注一擲,若刺殺成功,秦王死,大秦必亂;即使失敗,大秦亦會興兵問罪。
即便無此刺殺,結局亦不會改,我軍終將滅燕。”
“燕丹明知如此,卻仍孤注一擲。”
趙遲冷聲言,眉宇間儘顯凝重。
“若主上所言為真,此事實堪憂。”
任囂神情微動。
“主上,可用信鴿傳訊鹹陽?”
屠睢提議。
“不可!”
“主上才送信鴿兩月,僅國內通行,不及燕國。
信鴿或獵隼,皆難飛抵鹹陽。”
章邯快速回應。
此刻,眾人心情沉重。
“燕國使團幾日到鹹陽?”
趙遲收斂思緒,看向頓弱。
“從燕國到鹹陽,常規行程需二十日。
燕使出發時我得知消息,如今十五六日過去,他們應已接近鹹陽。”
頓弱沉穩回應。
“屠睢、章邯、任囂。”
趙遲未多言,語氣冷峻。
“末將在!”
“依計劃行事,各自據守要地。
頓弱負責密切監視各國動態,一旦察覺針對燕國的異動,立即通報屠睢等人。”
“燕使四五日後將抵鹹陽。”
“本君必須親自前去阻止。”
“若大王有任何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時不我待,本君即刻動身。”
“李青。”
“本君先行,你帶親衛隨後趕來。”
趙遲麵容嚴肅囑咐。
此番,他尤為急迫。
因其初覺局勢超出掌控,失控之源竟在己身。
夏無且遠在朝外,意味著曆史可能生變。
眼下無法通過其他方式通知鹹陽,信鴿與獵隼尚未布設於彼處。
趙遲唯有連夜趕路,竭力阻止一切。
縱權勢漸盛,但秦王已逝,這成了未來的一道阻礙。
“遵命!”
眾人不敢怠慢,齊聲應諾。
隨即。
“血虎。”
趙遲輕喝一聲,血虎從殿外疾馳而入,他翻身上虎,迅速離去。
“隻盼主上此次能及時趕到,否則大王恐有危險。”
屠睢低聲說道。
“主上之速,或許能趕上。
但我等也須準備妥當。”
章邯沉聲補充,意味深長。
所有人目光聚焦在章邯身上。
“若主上能製止局勢惡化,救回大王,那自是最好。
但如果……大王遭遇不測的話?”
“大秦是否會因此動蕩?”
章邯聲音低沉。
“主上在鹹陽時,據說曾與大王長子扶蘇有過爭執。
若大王不幸遇害,扶蘇最有可能繼位,而他登基後可能對主上不利。”
頓弱附和道。
“以主上的性情,絕不會退讓。
一旦衝突爆發,必會引起劇烈變化。”
“所以,我們必須全心效忠主上。
即便扶蘇或其他公子繼位且對主上不利,我們也需提前謀劃。”
“如今晉地儘在掌控,有如此實力,何懼之有?”
屠睢冷笑。
“我的邯鄲大營駐紮十萬精銳,韓國五萬守軍,趙地同樣有十萬守軍,魏地降卒若編入,人數也不會少於十萬。”
“近百萬兵力,便是主上的堅實後盾。”
接著,任囂開口。
“諸位。”
“那麼我們得做好兩手準備。”
“若大王遭遇不測,我們必須事先安排周全,以應對突發情況。”
屠睢直言立場。
“同意。”
眾人意見統一,趙遲提醒下,他們意識到局勢緊迫,不敢懈怠,全心效忠趙遲,緊跟其步調。
燕國,薊城。
燕丹立於城牆,雙手負後,眺望國土,神色振奮,似已完成重大任務。
此時,
一將領登城,至燕丹前。
“慶秦上將軍。”
燕丹轉身稍躬。
“見過太子。”
慶秦亦鞠躬。
身為唯一在世的上將軍,慶秦統率數十萬大軍。
昔日,
燕國有兩上將軍,慶秦外尚有樂乘。
秦攻燕時,樂乘敗降趙,更遭人恥笑。
後秦攻趙,樂乘死於亂軍。
“太子召見,有何要事?”
慶秦問。
“有關秦帝國計劃。”
燕丹語中含定。
“秦帝國?”
慶秦眉現困惑。
“大王聯齊楚伐秦?”
慶秦思後問。
“非也。”
燕丹搖頭。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