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暴喝一聲,欲咬舌自儘。
然趙遲豈會容許?
輕輕一點,一道真氣精準封住燕丹穴道。
燕丹頓時僵直癱軟,動彈不得,目光驚懼絕望。
“本君已製住你,接下來時日,你隻能任人擺布。
不過你儘可放心,我會留你性命。”
趙遲冷笑。
他揮了揮手。
“章邯。”
“押往鹹陽,交由大王發落。”
“遵命。”
章邯領命而去。
“燕國竟有如此儲君,實乃憾事、悲事、歎息之事。”
"慶秦,還有何話說?"
燕丹麵前,趙遲對趙遲滿是輕蔑,而對慶秦則語氣平緩。
"武安君。”
"成全他的從容吧。”
慶秦微微一笑,神色坦然。
"好。”
趙遲點頭應允,隨即抽出腰間長劍。
一聲清脆劍鳴回蕩。
慶秦頃刻身首分離。
燕國上將軍隕落。
"好好安葬,他未曾失敗,真正失敗的是燕丹那個無能之人。”趙遲注視著慶秦的遺體說道。
"屬下遵命。”
李青恭敬領命。
"傳令三軍。”
"燕丹已被擒拿,慶秦已逝。”
"投降免罪,抗拒者格殺勿論。”
"大軍先行追擊叛逃燕王,逃逸者殺無赦。”趙遲冷聲下令。
...
對秦帝國而言,滅燕並非難事。
當年趙國攻打燕國時,燕國元氣大傷。
若非秦帝國出兵震懾,燕國恐怕早已亡於趙國。
歲月流轉,燕國國力怎會迅速恢複。
數十萬大軍已是燕國傾儘全力。
在燕丹的帶領下,雖正麵迎戰趙遲,最終還是潰敗。
此戰中,趙遲部下大獲全勝,雖有部分逃脫,但全局無礙。
此役之後,邯鄲仍有降卒成為秦軍戰士。
時光流逝,趙遲發號施令。
麾下百萬大軍分路出擊,每支十萬大軍分彆進攻燕國領土。
燕國主力一觸即潰。
秦軍勢如破竹,沿途城池儘失,燕國上下陷入恐慌,混亂席卷全國,不知多少權貴、百姓聞風而逃。
整個燕國陷入混亂。
他們已然喪失鬥誌。
燕國疆土快速淪陷。
轉眼一個月過去。
薊城內外,秦軍號令聲不斷。
無數燕國百姓與權貴陷入極度恐慌。
燕都陷入混亂。
城頭燕軍士氣儘失,紛紛棄關而逃。
城中百姓四處奔逃,士兵混雜其中,一片混亂,毫無秩序。
"快逃!"
"秦軍攻入城了!"
"太子刺殺秦王失敗,秦軍定會屠城!"
"快逃啊!"
"秦軍已經進城了!"
"再不逃就晚了……"
薊城內,恐懼彌漫,滿目瘡痍。
失去守衛的城門,在秦軍衝城錘的撞擊下轟然倒塌。
無數黑甲秦軍湧入燕國都城。
這預示著燕國的末日來臨。
燕王宮內。
燕王喜穩坐於龍椅之上,神情間透著國破家亡的悲愴,卻不見半分畏懼。
朝廷內外,文武百官大多麵露驚恐,眼中滿是絕望。
“報!”
“大王,秦軍正攻打宮門!”
“禁衛軍已不堪重負!”
“急報!”
“宮門已被攻破,秦軍已進入王宮!”
紛亂的腳步聲中,慌亂的燕軍陸續奔入殿堂,帶來愈加沉重的壞消息。
這些消息令群臣更加焦躁不安。
然而,燕王喜依舊泰然自若,仿若早已接受了即將到來的命運。
“欲逃者可自行離去,這段時日,你們該做的事想必都已經做了。”
“從後宮的小門逃出去吧。”
“若日後我大燕還能複興,望各位莫忘身為大燕臣民的職責。”
燕王喜歎息一聲,試圖安撫這些惶恐的臣僚。
“陛下!”
眾臣震驚地看著他,但心中卻升起逃生的念頭。
“走吧。”
“都走吧。”
“我大燕即將傾覆,寡人甘願與國家共存亡。”
燕王喜苦笑著,揮動手臂示意眾人離開。
“陛下仁慈,微臣無以為報。
若有複國之機,微臣必赴湯蹈火。”
“謝陛下……”
片刻間,群臣四散逃離,殿堂內僅剩寥寥幾人。
目睹此景,燕王喜神情哀傷。
國家瀕臨崩塌,昔日的權貴如今隻剩區區幾人。
“國破家亡,危難時刻各自保命。”
“寡人終究是敗者。”
“孽子啊,都是那孽子的錯。”
“若非他,我燕國何至於此。”
燕王喜眼中怒火燃燒,然而,事到如今,一切都無法挽回。
“諸位,還不速速離開?”
燕王喜疲憊地問,看著空蕩殿堂中的幾個臣子。
“我等身為燕國臣民,願與陛下共生死,同存亡。”
群臣齊聲回應,目光堅定。
“好!”
“國難當頭,方顯忠義。”
“今日寡人便與諸君共赴黃泉。”
“與秦軍決一死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燕王喜仰天大笑,站起身,握住佩劍拔出。
“願隨陛下赴死。”
剩下的眾人也紛紛抽出利劍,守衛在燕王喜身旁。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敞開的大門前,廝殺聲、哀嚎聲漸行漸近。
最後,一陣鎧甲碰撞聲傳來,燕軍猛烈衝擊殿門,鮮血染紅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