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歆玉放下茶壺:"父皇,您知道去年全國因傷口潰爛而死的百姓有多少嗎?三千七百餘人。用了新法後,今年至今隻有四百餘人。"
"還有新式犁,一人一牛一日可耕二十畝,是舊犁的三倍。百姓吃得飽,國家稅收自然增加。"
徐薑嶼沉默片刻:"為父不是不明白這些好處。隻是......朝中守舊派勢力仍在,你如此大刀闊斧,恐生變故。"
"女兒明白。"徐歆玉點頭,"所以火器之事隻有極少數人知曉。改革也要循序漸進。"
正說著,一個小女孩跑進花園,看到徐歆玉立即停下腳步,規規矩矩行禮:"參見陛下,參見太上皇。"
這是廢太子徐景琰的女兒徐明瀾,今年八歲。徐景琰被廢後軟禁在府,其子女卻得到善待,徐歆玉還常召徐明瀾入宮。
"瀾兒來。"徐歆玉招手,"今日學了什麼?"
"《論語》為政篇。"徐明瀾乖巧回答,""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歆玉笑著摸摸她的頭:"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是說好的統治者要以德服人,像北極星一樣不動,其他星星自然會圍著它轉。"徐明瀾眼睛亮晶晶的。
徐歆玉與父親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這孩子聰慧過人。
"想不想學更多有趣的東西?"徐歆玉突然問。
徐明瀾重重點頭:"想!"
"那從明日開始,每天下午來禦書房,朕親自教你。"
徐薑嶼若有所思地看著孫女遠去的背影:"你想培養她?"
"父皇,"徐歆玉輕聲道,"治國需要傳承。瀾兒天資聰穎,心地純善,是塊璞玉......"
光陰荏苒,轉眼四十年過去。
"陛下,這是今年的人口統計。"白發蒼蒼的戶部尚書呈上奏折,"全國戶口比永寧元年增加了三倍,國庫歲入增加了五倍。"
徐歆玉也已鬢角斑白,但眼神依舊銳利。她翻開奏折,滿意地點頭:"好。醫學院畢業生已達萬人,遍布各州府。農學院的新稻種收成如何?"
"江南試驗田畝產已達六石,是舊種的三倍!"
退朝後,徐歆玉來到禦學堂。三十八歲的徐明瀾正在授課,台下坐著十幾位皇室子弟。
"......所以算術不僅用於計算,更能訓練人的思維。"徐明瀾的聲音清亮有力,"陛下曾說,一個國家的強盛,始於孩童的教育。"
看到徐歆玉,她立即停下行禮。學生們也紛紛跪拜。
"繼續。"徐歆玉擺手,"朕隨便聽聽。"
徐明瀾繼續講解勾股定理,條理清晰,舉例生動。徐歆玉暗自點頭——這個她一手培養的繼承人,早已青出於藍。
當晚,徐歆玉召徐明瀾入宮。
"瀾兒,朕準備明年禪位給你。"
徐明瀾大驚:"陛下何出此言?您正值......"
"朕已六十有五,是時候了。"徐歆玉微笑,"這四十年,徐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外無戰事,內無饑荒。朕的心願已了。"
"可是我父親......"
"沒有可是。"徐歆玉從案上取出一卷厚厚的冊子,"這是朕這些年的治國心得,包括未來二十年的發展規劃。你要做的,就是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徐明瀾含淚接過:"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永寧四十二年春,徐歆玉舉行盛大禪位典禮,將帝位傳給徐明瀾。新帝登基,改元"長樂",尊徐歆玉為"聖祖皇帝"。
禪位後的徐歆玉移居西苑,每日讀書賞花,偶爾為徐明瀾解答治國疑難。長樂三年冬,她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六十八歲。
舉國哀悼,萬民痛哭。徐明瀾親自為姑祖母擬定諡號"聖祖文武睿德仁孝皇帝",葬於永陵。後世史稱這段盛世為"永寧之治",而徐歆玉——這位從現代穿越而來的女帝,終於完成了她兩世的使命。
臨終前,她望著窗外的雪花,喃喃自語:"汪璒......徐歆玉......這一生,沒有遺憾了......"
她的手緩緩垂下,袖中滑落一枚小小的金屬牌——那是前世她的軍醫身份牌,不知何時隨她一起來到了這個世界,陪伴了她整整兩輩子。
喜歡睡個好覺,做個好夢又名做夢吧你請大家收藏:()睡個好覺,做個好夢又名做夢吧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