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飯最適合用的隔夜飯。
這種飯粒鬆散,水分較少,硬度較高,不容易因為潮濕而糊底。
但蘇霞卻是拿了一袋子生米出來。
看樣子隻能在現場煮飯。
不過,大小姐豈是缺少工具的?
她拿出了高壓鍋,把稻米壓熟。
又快速將煮熟的米飯攤在大烤盤上,用風扇吹乾吹涼。
然後將風乾後的米粒收集進盆中,又放在冰箱裡冷藏片刻。
待拿出來看時,米飯分散,且外圈的澱粉已經變硬,終於是適合炒飯的樣子了。
蘇霞的水產品,大概有蝦、蟹、魚,甚至還有一些在劉筆看起來不太成器的蛤蜊和扇貝。
辣椒用的是地下城一層34號農業樓裡的生鮮辣椒。
她雖然對椒香豬也有所耳聞,但是她覺得那種異種身上長出來的辣椒,必定會有不清不楚的腥味。
魚有大魚和小魚,都是地下城二層裡模擬河流的產物。
她小時候,還和父親一起在模擬河流附近釣過魚呢。
魚肉相比豬肉牛肉鬆散,且大魚的肉塊較大,不宜炒製。
蘇霞將大魚的肉從骨頭上剔下,魚頭魚尾則是被分離出來,和一些小魚放在一塊。
看樣子,應該是一條飼養得很不錯的青魚。
青魚有些腥味,蘇霞用辣椒和薑、蒜醃製,之後切成片狀,耐心地用平底鍋煎製。
而小魚肉質不多,最適合炸,蘇霞又把小魚和青魚的魚頭魚尾放在一起,用圓底炒鍋。
先煸炒辣椒和薑片,再炸出鮮香的魚油。
蝦有非常突出的香味,蘇霞將蝦頭分離,將蝦仁剝出,然後啟用了第三個鍋!
不得不說,蘇霞對於炒飯的理解,還是有其獨到之處。
蝦、蟹、魚、貝,雖然都是生鮮,但是畢竟生物種類不同,需要的火候也不太相同。
如果不加辨彆地滾進一個鍋中,火候極難掌握,而且一定會有某些食物無法發揮自己的味道!
而蘇霞則將這些生鮮分彆烹調,力求每種食物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這個小姑娘,確實有點細心。”
錢聰點點頭。
“經驗豐富的廚師會根據鍋氣、溫度還有烹調時間來判斷炒飯配料放入的順序。她可能缺少廚房經驗,但是用分開烹飪的方式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
方大熊笑道:
“我看不一定。混合烹調重視水產融入飯中的鮮味,而這小姑娘就不是衝著這個來的——她要讓這些配料更加好吃,單拿出來都有一道主菜的滋味!”
正說著,蘇霞拿出了第四口深底鍋,用來煮洗淨的蛤蜊。
而扇貝肉已經被拿了下來,放在另一口平底鍋中小火慢煎。
第六口鍋留給的是一隻蟹,蘇霞則是耐心等待蟹肉水煮熟了,和鹹蛋黃攪拌在一起。
“蛤蜊湯也有鹹鮮味啊……”錢聰嘀咕著。
數分鐘後,各色鍋具中都已經飄出香味。
眾人的眼睛齊聚蘇霞,因為配料做得再精細也就是配料,你得把炒飯炒出來嘍!
隻見蘇霞把鍋燒熱,全程大火。
因為手腕和小臂力量不足,她不用大鍋,卻是用小鍋來炒,手法更加精致入微。
美食比賽的評委確實吃不了幾口,她倒還真得了點規則的便利!
隻是場邊觀眾不太開心。
節目的一個慣例是要分飯……蘇霞這樣炒,就沒有飯留給他們了!
但這種區區小事,她又怎麼可能關心?
蘇大小姐要炒飯了,通通閃開!
鍋中倒入一勺油,合著辣椒煸炒。
米飯倒入鍋中,用勺子壓散拌勻。
鍋鏟逐漸形成律動,有節奏的顛鍋,讓炒飯如海浪般湧動。
分散不粘,卻又不能發硬。
已經壓碎的鹹蛋黃和蟹肉,被分次數加入鍋中,逐漸在炒飯中呈現出金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