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緩衝區家庭普通的一天。
一大早,工人老方就去15號居民點的後方,照料剛剛采摘過的樹土豆。
而他的老婆張阿姨,則是前往廚房,收拾可以做成一天美食的食材。
食物被放在了櫃子裡,櫃子中,還放著兩塊從超市買來的冰。
冰外麵用吸水布裹著,仍然透著寒氣。
她本不想要買兩塊,無奈那個導購說了第二塊半價,這很好地吸引了她的注意。
櫃子裡放著已經烤製表皮微乾的腿蛋肉,還有兩個腿蛋肉罐頭。
但今天,張阿姨一家並不著急品嘗它們。
紅山基地建成之後,流入到市麵上的椒香豬肉變多了。
他們一家嘗過椒香豬肉的味道,那是一種令人難忘的回味。
恰到好處的辛辣,焦脆微黏的豬皮,放入口中好像會化掉的細膩瘦肉……
以及這個時代令人感到無比幸福的油脂和脂肪。
“吃豬肉!吃豬肉!”
旁邊的兩個小男孩拿著筷子敲著碗,活躍地嚷嚷著。
“彆鬨,去給我把缸子裡的醃菜拿出來!”
兩個小男孩飛奔而去,說說笑笑著。
一個討論今天要去工地搬磚的數量,另一個討論要去糞池周圍堆糞的數量。
居民點建成數月,緩衝區已經形成了基本的社會。
他們當中的工人,要在吃過早餐以後,前往附近的工地上工。
還有一小部分,會前往載具工廠,為邊境局和速遞站的車輛提供檢修。
當然,還有速遞員、管線電路維修工、甚至是醫療站的醫生。
鍋爐的蒸汽從居民點有濾嘴的煙囪飄出,給了這個昏黃的孢子世界,一點不一樣的氣味。
等老方從屋外回來,脫下防護服。
張阿姨也準備好了上午的飯和中午的乾糧。
他們中午一般不會回到居民點,因此需要在一天最開始的時候,得到最豐富的熱量。
主食是一大盆樹土豆搗成的泥。
家庭成員會在土豆泥當中,自由放入喜歡的醬料。
兩個小孩普遍喜歡蘋果糖漿,老方總是會加一些辣椒醬,而張阿姨唯獨喜歡地菌醬。
酸而微麻,不過分,卻總有濃鬱的回味。
椒香豬用的是昨天老方從荒野飯店買回來的一塊豬腿肉。
張阿姨把豬肉切下一塊,片成薄片,又用土豆澱粉抓勻,然後混在豆芽和韭菜裡炒勻。
最重要的,是挖上一勺辣椒醬炒在裡麵。
濃鬱的辣香和油香,足以叫醒所有昏昏欲睡的人。
最後是張阿姨得意的醃菜和醬菜。
荒野飯店和超市最近一直在賣一種叫做複眼浮萍的蔬菜。
對於一年到頭隻有韭菜和豆芽吃的底層民眾,多了複眼浮萍,簡直是莫大的救贖。
這種蔬菜已經經過了店老板的預製,可以在簡單焯水後清炒,也可以加入足夠的鹽、糖漿和醬油,醃製食用。
醃製過後的複眼浮萍沒有了清香,但是卻多了醬水帶來的爽味。
用淨水簡單衝刷,切成細絲,混著乾辣椒絲一起吃下。
爽脆甘美,是緩衝區的民眾們,上午最喜歡的一聲脆響。
老方把開水倒進土豆泥當中,像喝粥一樣喝著。
熱氣騰騰的緩衝區餐桌,已經是各個居民點司空見慣的景象。
同一時間的安全區內,地下城二層的富人家庭可以吃到加了米漿的餅乾碎,如果特彆豐盛的,還可以吃到米粥或者小麥麵包。
蛋白塊則是最好的那一檔,輕鹽且沒什麼雜質,蘇霞大小姐還能在早餐得到一個雞蛋或者是鹹蛋,偶爾能吃到茶葉蛋。
蔬菜則是一些白菜葉子。
中心城區的上班族們,則會把蛋白塊裹在蒸熟的壓縮餅乾裡,有條件的,弄兩隻蜘蛛或者蟑螂,加一小把豆芽,卷成一個筒狀,吃起來有番薯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