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代戰術在東漢戰場上堪稱革命性。當第一波士兵疲憊時,第二波立即接替,保持持續壓力。黃巾軍不諳此道,漸漸力不從心。
正午時分,廣宗南門告急。吳權親率精銳突擊,烏騅馬如閃電般掠過戰場,長槍所向,勢如破竹,敵軍在吳權率領的西涼軍猛攻之下,紛紛向後潰敗。突然,城頭一陣騷動——"天公將軍"大旗倒了!原來是管亥率領的山地營爬上了城頭……
"張角跑了!"黃巾軍中有人大喊。
軍心一亂,兵敗如山倒。吳權在管亥山地營的協助下攻破南門,漢軍蜂擁而入。廣宗,這座黃巾軍的"聖城",終於陷落。
然而,張角卻不見蹤影。原來這妖道見勢不妙,早已從密道逃往曲陽。
戰後清點,漢軍傷亡八千,殲敵五萬,可謂慘勝。盧植一麵表奏朝廷請功,一麵準備乘勝追擊,直搗曲陽。
"吳校尉此戰首功!"董卓拍著吳權肩膀大笑,"老夫必為你請封討逆將軍!"
正當全軍慶功之際,一匹快馬疾馳入營,帶來驚天消息:靈帝下詔,以"怠慢軍心"罪對盧植申斥,並將軍權暫交董卓接管。
"這...這從何說起?"連董卓都吃了一驚。
吳權心知肚明——必是周慎勾結張讓,陷害忠良。
"嶽父大人,這是天賜良機啊!"牛輔興奮地說,"如今軍權儘歸我手,何愁大業不成?"
董卓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卻故作矜持:"慎言!老夫乃朝廷忠臣,自當儘心平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權冷眼旁觀,心知董卓已起不臣之心。他悄悄囑咐吳芝:"傳信石雲穀,按第三預案準備。"
所謂第三預案,是吳權秘密製定的應急計劃——一旦董卓有不臣之舉,立即將部分親族和精銳轉移至石雲穀,以保全實力。
三日後,新任統帥董卓召集諸將議事。與盧植不同,董卓的部署簡單粗暴:全軍強攻曲陽,不惜代價。
"將軍,"吳權忍不住勸諫,"曲陽城堅,張角必拚死抵抗。不如圍而不攻,斷其糧道..."
"住口!"董卓怒斥,"老夫用兵,豈容你指手畫腳?"
帳內一片死寂。這是董卓第一次對吳權發怒,標誌著兩人關係的微妙變化。
曹操出列緩和:"董將軍息怒。吳校尉也是為大局著想。"
董卓冷哼一聲,不再追究,但堅持原計劃。散會後,曹操悄悄拉住吳權:"董卓驕橫日盛,非國家之福。吳校尉當早作打算。"
吳權苦笑:"曹公明鑒。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眼下當以平叛為先。"
曹操深深看了吳權一眼,不再多言。
當夜,吳權密召心腹。
"董卓已非昔日董卓。"他沉聲道,"我等須做兩手準備。管亥,你秘密聯絡舊部,但不要輕舉妄動;吳芝,你負責與石雲穀保持聯絡。"
賈詡若有所思:"賢弟是要..."
"未雨綢繆罷了。"吳權望向帳外如血的殘陽,"亂世將至,我等既不能隨波逐流,亦不可螳臂當車。"
遠處,曲陽城頭燃起的烽火,將半個天空染成血色。在這血與火的背景下,東漢王朝的喪鐘,正一聲聲敲響。而吳權知道,真正的亂世,才剛剛開始。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