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四月的巨鹿平原,戰雲密布。
吳權勒馬高崗,俯瞰遠處連綿不絕的軍營。漢軍五萬精銳與黃巾十五萬大軍在此對峙,方圓數十裡旌旗蔽日,鼓角相聞。這是自黃巾之亂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決戰。
"校尉,董將軍召見。"親兵的聲音打斷了吳權的思緒。
董卓大帳內,諸將齊聚。除了李傕、郭汜、牛輔等西涼舊部外,還有一位麵容清臒、目光如炬的中年文士——新任左車騎將軍盧植。這位海內大儒身著戎裝,儒雅中透著威嚴,正與董卓研究沙盤。
"吳校尉來了。"董卓招手,"盧將軍正部署明日之戰,你也來聽聽。"
盧植抬頭,打量了吳權一眼:"這位就是連破穀遠、屯留的吳校尉?果然年輕有為。"
吳權抱拳行禮:"末將參見盧將軍。"
"不必多禮。"盧植指向沙盤,"賊酋張角據廣宗,張梁守曲陽,張寶屯下曲陽,成掎角之勢。我意以董將軍部為先鋒,直取廣宗;曹操、袁紹協助側翼;孫堅率水軍截斷漕運。吳校尉以為如何?"
這突然的詢問讓帳內眾人一愣。盧植竟向一個校尉征求意見?
吳權不卑不亢:"盧將軍部署周密。隻是廣宗城牆高厚,黃巾必拚死抵抗。末將建議多備雲梯、衝車,並分波次進攻,以疲敵軍。"
盧植眼前一亮:"善!正合我意。"他轉向董卓,"董將軍麾下果有人才!"
董卓得意大笑,卻沒注意到周慎陰沉的臉色——這位靠賄賂上位的蕩寇將軍,最恨彆人搶他風頭。
會議結束後,吳權正欲離開,卻被盧植單獨叫住。
"吳校尉留步。"盧植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老夫觀你用兵,暗合《六韜》之妙。此為你先祖吳起的兵法心得,今日贈與你了。"
吳權受寵若驚,雙手接過:"多謝將軍厚賜!末將必悉心研讀。"
盧植意味深長地說:"亂世將至,望你善用此術,保境安民。"
離開大帳,賈詡悄然而至:"賢弟得盧公青睞,福禍難料啊。"
吳權會意。盧植清流領袖,與宦官勢不兩立,得其賞識,必招十常侍嫉恨。
"文和兄,我欲改良雲梯,以利攻城,你覺如何?"
賈詡撚須微笑:"賢弟又有奇思?"
吳權點頭,取出炭筆在簡上勾畫。他設計的雲梯底部加裝輪軸,可快速推進;梯身分段鉸接,能適應不同城牆高度;頂部設有擋板,可防滾木礌石。
"妙哉!"賈詡擊節讚歎,"此物若成,攻城拔寨如虎添翼!"
當夜,吳權營中鐵匠爐火通明。按照他的圖紙,十架改良雲梯連夜趕製。與此同時,他派快馬前往石雲穀,密令吳明加速擴建基地,儲備糧草兵器。
黎明時分,戰鼓震天。
廣宗城外,漢軍列陣如林。董卓率西涼鐵騎居前,吳權領本部萬人為先鋒中的先鋒。城牆上,頭裹黃巾的守軍嚴陣以待,張角的"天公將軍"大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攻城!"董卓一聲令下,萬軍齊發。
吳權令旗一揮,十架改良雲梯在盾牌手掩護下快速推進。黃巾軍箭如雨下,但雲梯頂部的擋板有效防護,傷亡大減。
"放箭!壓製城頭!"吳權下令。
管亥率領的山地營弓箭手精準射擊,為雲梯部隊開辟道路。轉眼間,雲梯靠上城牆,西涼兵如潮水般湧上。
"第二隊準備!"吳權沒有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而是將部隊分為三波,輪番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