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管亥被困饒陽城,牽詔急忙率白馬義從來救,在饒陽彙合了管亥兵馬,並穩住了陣腳。徐晃知悉管亥被困,在與賈詡商量後,急派趙雲、張合領飛虎、飛羽兩軍精銳騎兵1萬5千人星夜兼程襲取武邑、下博企圖截斷夏侯惇歸路,在武邑趙雲、張合遇到了曹魏八虎騎之一的後將軍夏侯尚,雙方都是騎兵,武邑又是平原地帶,於是雙方在曠野上展開了史無前例的騎兵對決。
五月的冀中平原,麥浪翻滾,本應是農忙時節,此刻卻成了修羅戰場。趙雲率領的五千飛羽重騎與張合統領的一萬飛虎輕騎,如兩道鋼鐵洪流,在黃昏時分抵達武邑城下。斥候飛馬來報:"將軍,前方二十裡發現曹軍精銳騎兵!"
趙雲勒住千裡追風駒,銀槍在夕陽下泛著寒光:"可是夏侯尚的部隊?"
"正是!約有八千之眾,已在城下列陣!"
“不好,這是曹軍騎兵精銳——虎豹騎。”趙雲驚呼道。
張合聞言大笑:"好!正愁找不到曹軍主力,今日便叫他們見識幽州鐵騎的厲害!"
與此同時,夏侯尚正在武邑城頭遠眺。這位曹魏八虎騎中最年輕的將領,此刻麵色凝重。他清楚地看到,地平線上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那是至少一萬五千騎兵才能掀起的煙塵。
"傳令全軍備戰!"夏侯尚猛地轉身,鐵甲鏗鏘作響,"虎豹騎隨我列陣,弓弩手據守兩翼!今日定要叫幽州軍有來無回!"
黎明時分,兩支當世最強的騎兵部隊,在武邑城外的曠野上擺開了陣勢。
幽州軍方麵:張合率領一萬飛虎輕騎分屬兩翼,彎刀映日,來去如風;中間,趙雲親率五千飛羽重騎壓陣,人馬俱披鐵甲,長槍如林。
再看曹軍,夏侯尚親領六千虎豹騎擺開陣型,兩側各有一千弓騎兵押掠陣腳。
一萬五對鎮八千,看似幽州騎兵占據人數優勢,但虎豹騎地處上風口,且以逸待勞,反觀幽州騎兵馳援千裡來救管亥,似乎已有疲態。
"咚!咚!咚!"戰鼓擂響,大地開始震顫。
第一波衝鋒,趙雲選擇了最傳統的楔形陣。五千重騎如一把尖刀,直插曹軍心臟。虎豹騎則擺出雁形陣,試圖包抄兩翼。
"放箭!"夏侯尚一聲令下,數千支狼牙箭破空而出。幽州重騎的鎧甲發出密集的"叮當"聲,仍有百餘騎落馬。
"殺!"趙雲銀槍一指,衝鋒速度驟然加快。兩股鐵流在平原中央轟然相撞,金鐵交鳴之聲震耳欲聾。
正午時分,戰場已變成絞肉機。
趙雲的白袍早已染成血色,千裡追風駒已累的呼哧哮喘。他剛挑落第七個虎豹騎百夫長,忽見夏侯尚金盔閃動,當即拍馬迎上。
"常山趙子龍在此!夏侯小兒受死!狂妄!"夏侯尚挺槍便刺。
二將戰作一團,槍影翻飛,轉眼三十回合不分勝負。突然,趙雲賣個破綻,夏侯尚一槍刺空,反被趙雲回馬一槍刺中肩甲,鮮血頓時染紅戰袍。
與此同時,張合正陷入苦戰。他的輕騎雖然機動靈活,但麵對虎豹騎的精良裝備,傷亡慘重。一名虎豹騎都尉揮舞斬馬刀,連劈張合三名親衛。
"鼠輩敢爾!"張合怒喝一聲,三尖兩刃刀如蛟龍出海,將那都尉連人帶馬劈成兩半!
日落時分,戰場上屍橫遍野。雙方都已殺紅眼,完全陷入混戰。
幽州軍的重騎損失過半,但虎豹騎同樣傷亡慘重。夏侯尚肩傷流血不止,仍堅持指揮。趙雲的白袍已成血衣,銀槍卻依舊淩厲。
關鍵時刻,張合發現曹軍右翼出現鬆動,當即率領最後的預備隊發起衝鋒。這支生力軍如尖刀般插入曹軍陣型,終於撕開缺口。
"全軍突擊!"趙雲抓住戰機,率殘部直取中軍。夏侯尚見大勢已去,隻得下令撤退。
當最後一縷夕陽消失在地平線,戰場上隻剩滿目瘡痍。
此役曹軍精銳虎豹騎陣亡六千,而幽州軍九千鐵騎長眠於此,飛羽、飛虎兩軍基本失去戰鬥力。
趙雲駐馬戰場中央,望著遍地屍骸,沉聲道:"此戰雖勝,實為慘勝。"張合抹去臉上血汙:"但值了——夏侯惇必退兵!"
果然,正在圍攻饒陽的夏侯惇聞訊大驚,當即率大軍撤回青州。而徐晃也因為幽州軍接連戰損隨放棄繼續進攻青州的計劃,整個河北戰局因此改寫。
多年後,在吳漢軍事學院的講堂上,白發蒼蒼的老將軍指著沙盤道:"武邑之戰告訴我們,騎兵對決不僅是勇氣的較量,更是戰術、耐力與意誌的比拚。趙雲將軍在此戰中展現的..."年輕學員們屏息靜聽,仿佛又看到那日的鐵血鏖戰。曠野上的喊殺聲,穿越時空,永遠回蕩在軍事史的殿堂之中。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