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國都汴京,皇宮內氣氛凝重到了極點。一道道緊急軍情如雪片般不斷傳入宮中,原本占據優勢的三路大軍,竟然在一夜之間突然轉為劣勢,這讓北漢皇帝吳權的臉色變得越發陰沉,仿佛能滴出水來。
“好個諸葛孔明!”吳權怒不可遏,將手中的戰報狠狠地摔在禦案上,“三路大軍,竟然被他如此輕易地一一化解!”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帶著無儘的憤怒和不甘。
殿內的群臣們都被皇帝的怒氣所震懾,一個個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然而,在這一片死寂之中,唯有司馬懿與郭嘉二人神色自若,仿佛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並未對他們造成太大影響。
郭嘉輕撫著自己的短須,率先開口道:“陛下,諸葛亮此人確實非同小可。臣觀其用兵,虛虛實實,往往出人意料。此番他使出的連環計策,既狠且準,直擊我軍軟肋,實在是高明至極啊。”
司馬懿聞言,躬身施禮,接著郭嘉的話說道:“奉孝所言極是。諸葛亮此人不僅精通兵法,更善於運用心理戰術,往往能料敵機先。不過……”他話鋒一轉,“陛下也不必過於憂慮。三路大軍雖暫受挫,但未必全盤皆輸。”
吳權微微抬起頭,目光如炬地凝視著司馬懿,緩聲道:“仲達,你對此事有何高見?”
司馬懿麵色沉靜,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回陛下,依微臣之見,諸葛亮固然智謀過人,但蜀國的國力畢竟有限,難以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微臣願親自前往漢中前線,以不變應萬變,與諸葛亮展開周旋。隻要我們能夠穩住陣腳,耐心等待,待到他露出破綻之時,必然可以轉危為安。”
吳權聽後,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司馬懿的話。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道:“仲達所言不無道理。你是朕最為倚重的謀臣,此番親赴前線,確實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吳權頓了頓,接著說道:“朕即刻擬旨,冊封你為軍師將軍,統帥全軍。希望你能不負朕望,早日破敵。”
司馬懿連忙跪地謝恩:“謝陛下隆恩!微臣定當竭儘所能,不辱使命!”
吳權點點頭,又道:“不過,前線戰事凶險,朕也放心不下你的安全。因此,朕特命鎮南將軍趙雲率領三萬飛羽軍隨你一同前往,務必確保你的周全。”
趙雲聞聽此言,趕忙出列,拱手道:“末將遵命!必當全力以赴,保護司馬軍師安全無虞!”
就在這時,郭嘉也上前一步:“陛下,五路進兵既生變故,南陽張繡將軍一路恐也難獨善其身。臣請旨前往南陽,助張將軍一臂之力。”
吳權看向郭嘉,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郭嘉與司馬懿,是他最得力的左右手,如今竟都要親赴前線,可見局勢之嚴峻。
“奉孝既有此心,朕準了。”吳權道,“命虎賁將軍典韋率一萬近衛軍隨行護衛。”
典韋聲如洪鐘:“末將定保郭軍師平安!”
退朝後,司馬懿與郭嘉並肩走出大殿。
“奉孝以為,諸葛亮下一步會如何行動?”司馬懿忽然問道。
郭嘉微微一笑:“以亮之性格,必會趁勝追擊。不過...”他話鋒一轉,“他最大的弱點,就是事必躬親,勞心勞力。隻要拖得時日,其身心俱疲之時,便是破綻露出之日。”
司馬懿點頭:“我與奉孝所見略同。此番前往前線,我打算固守待機,以逸待勞。”
“那我便在南陽與仲達遙相呼應。”郭嘉道,“張繡雖勇,但謀略非其所長。有我在旁,或可牽製諸葛亮部分精力。”
兩日後,兩支隊伍分彆離開汴京。司馬懿一路向西,直奔漢中前線;郭嘉則向南陽方向進發。
消息很快傳到諸葛亮耳中。當時他正在南鄭部署下一步作戰計劃。
“司馬仲達與郭奉孝都親赴前線了?”諸葛亮輕搖羽扇,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楊儀憂心道:“丞相,此二人皆是北漢頂尖謀士,如今齊至前線,恐生變數。”
諸葛亮沉吟片刻,忽然笑道:“來得正好。我倒要看看,司馬仲達如何以不變應萬變,郭奉孝又如何在南陽翻雲覆雨。”
話雖如此,但諸葛亮心中明白,真正的較量,現在才剛剛開始。北漢最頂尖的兩位謀士同時出動,這場戰爭的難度,陡然增加了數倍。
他走到地圖前,目光在南陽和漢中之間來回移動,手中的羽扇不自覺地加快了搖動速度。
“傳令下去,”諸葛亮突然道,“命各軍暫緩進攻,鞏固既得陣地。待我看清司馬懿和郭嘉的路數,再作打算。”
一場頂尖謀士之間的對決,即將在這蜀北的山川之間展開。而這場較量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