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雕刻畢竟不同於其他。
他在空間裡編織竹筐時,即便同時編織幾百甚至幾千個,也能遊刃有餘,意念轉動間,竹條如靈動的遊蛇,迅速編織成規整的竹框。
但雕刻與編織竹筐有著天壤之彆——竹筐隻需編成大致框架即可,而雕刻卻需要極致的精細與專注。
那就先從“一心兩用”開始突破吧!
趙國強深吸一口氣,凝神聚意。
下一秒,兩把不同的刻刀仿佛被賦予了獨立意識,左邊刀鋒遊走在象牙上,勾勒出一條靈動的魚;右邊刻刀則在另一塊象牙上,雕琢出羊溫順的輪廓。
緊接著,兩隻小頭鱉的形態也在他意識的操控下逐漸成型。
這些雕刻品一模一樣,他如同擁有分身術,同時把控著多件作品的進度。
隨後,他挑戰同時雕刻三隻、四隻相同物件,動作愈發流暢。
待熟練掌握這一技巧後,他開始嘗試更高難度——同時雕刻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
隻見一把刻刀在象牙上疾走,一隻金雕在刀尖下振翅,羽翼淩厲,仿佛下一秒就要從象牙中俯衝而出;另一把刻刀則在另一塊象牙上精心雕琢,一隻驚慌欲逃的兔子躍然眼前,耳朵豎起,後腿緊繃,充滿動態張力。
在不斷嘗試中,趙國強發現,同時雕刻幾隻同樣的物體,難度相對較低;而一旦同時雕刻兩種不同的物種,難度便會呈直線上升。
目前,一心兩用已接近他的極限,同時雕刻兩種不同物種,對他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雕刻速度與其他雕刻大師相比,依舊快得驚人。
普通人雕刻一件複雜作品,往往需要耗費幾天,甚至十天半個月;而在他這裡,憑借空間的神奇,能在極短時間內,便雕琢出一件工藝繁複的牙雕擺件。
為了避免浪費珍貴的象牙,在一心多用雕刻時,趙國強采用多種材質進行練習。
隻見他心念一動,幾塊木板懸浮在身前,不同物種的圖案在刻刀下漸漸顯現;
緊接著,幾顆鵝卵石也飛至半空,他雙手如蝶翻飛,刻刀懸浮半空似筆,在石頭表麵勾勒出獨特的造型。
當最後一刀收勢,看著鵝卵石上栩栩如生的圖案,趙國強滿意地笑了。
這些圖案仿若天成,完全看不出一絲人工雕刻的痕跡,仿佛是大自然親手雕琢的傑作。
但他心裡清楚,這樣的神技,隻有在空間裡才能施展得淋漓儘致。
一旦置身外界,僅憑他現實中的雕刻技術,水平恐怕會一落千丈,根本上不了台麵。
他注定隻能做一個隱於暗處的神秘雕刻師。
望著這些巧奪天工的鵝卵石作品,趙國強腦海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若是將這些石頭丟到山林、溪流、河流之中,會不會被人當作天然奇石,賣出高昂的價格?
這個點子太棒了!以後,他可以在空間裡利用鵝卵石和一些形狀奇特的大石頭,雕刻出各種花草蟲魚獸的圖案,儘量做到渾然天成,毫無雕刻痕跡,然後將它們丟到那些常有奇石愛好者光顧的河流中,給他們製造一個個意外的驚喜。
想到這裡,趙國強馬上將所有象牙收入空間儲藏室。
他決定今後多用鵝卵石和大石頭進行雕刻,通過大量創作鍛煉技藝。
他堅信,這不僅能提升自己在牙雕領域的造詣,對竹雕、根雕,甚至用空間裡的木材雕刻佛像,乃至日後打造家具,都將大有裨益。
而且,隻要不斷突破一心多用的極限,未來創作的速度定會突飛猛進,在雕刻之路上越走越遠。
更關鍵的是,他可以人為的給那些奇石愛好者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