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公子,我們不修長城了,這不妥吧!”
上郡大帳之內,蒙恬滿臉驚愕地望著趙扶蘇。
“有何不妥?”
趙扶蘇反問蒙恬道。
在得知了始皇帝的死訊以後,趙扶蘇並沒有立即就前往鹹陽城吊唁。
始皇帝停靈的時間會很長,這跟秦朝深受周禮影響有關。
周人喪葬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禮儀流程。從去世到下葬,期間要經曆小斂、大斂等諸多環節,整個過程持續時間較長。
據《禮記》等記載,士階層停靈時間約為兩旬20天)左右,身份地位越高,籌備時間越長。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規格更高,停靈時間或許會在數旬。
如此久的停靈時間,趙扶蘇不必急著去鹹陽城。
他要把上郡的工作交代清楚了,再去鹹陽。
這裡是秦朝,可不是現代,坐個高鐵,兩三個小時就到鹹陽了。
即便修了號稱秦朝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從上郡到鹹陽的六百多公裡,想要到達,也得用天來計數。
一般而言,若以中等體力馬匹拉普通載人馬車,且載重正常,在平坦官道上,每小時可行進約1015公裡。
以一天行進810小時計算,一天行程約為80150公裡。
不過,長時間趕路會使馬疲勞,實際行程中需考慮馬的休息,所以長途行進時平均速度會更低。
六百多公裡的路程,他坐馬車怎麼也得四天。
要是一來一回,那就是八天。
在消息閉塞的古代,他要出遠門,自然是要先做好上郡的安排工作了。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叫停長城的修建工作。
在這個沒有大型機械設備的古代,純靠人力來修建長城,真不知道要累死多少人。
修長城的故事裡,最出名的故事,那便是孟薑女哭倒了齊長城。
趙扶蘇不想修長城,除了修長城太勞民傷財以外,是他想吞並匈奴。
這百萬民夫放了,是不可能放了的。
這些來上郡修長城的百萬民夫,並不是都心甘情願來的,以他們對秦國的憤怒,那就是六國餘孽造反的最好士兵來源。
他們被六國餘孽煽動起來以後,乾他大秦絕對是嘎嘎的猛。
“扶蘇公子。”
蒙恬說道:“長城始皇帝陛下生前,親自下令修建的,用來防範匈奴南下!”
他所帶領的蒙家軍,在擊敗了匈奴以後,匈奴後撤七百餘裡,整個河套地區,都被大秦所占領,使得匈奴不敢南下。
但前提是三十萬蒙家軍得一直駐紮在上郡,這並不是始皇帝嬴政所想要看到的。
大軍一直駐紮在荒涼的上郡,關中不斷往前線送糧。
這送糧的部隊跟人員那也需要吃的,一來一回之間,要有多少糧食被消耗。
嬴政的想法是,修建起一道防禦長城,再建立起直達邊境的秦直道。
到時候,部署在邊疆的部隊就不用那麼多。隻要擺上一些防禦部隊即可,戰事一起,烽火台的狼煙一點,傳遞回邊疆入侵的消息後,再讓駐紮在京畿的部隊,通過秦直道,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邊疆支援。
“我知道。”
趙扶蘇說道:“但父皇已死,大秦主事之人必將是我!”
他這話說得是斬釘截鐵。
他已經使用了思想鋼印,把大秦的百萬將士都給打上了必須死忠於他的思想鋼印。
槍杆子裡麵出政權。
有著死忠於他的百萬大秦軍隊,就算是始皇帝活過來,趙扶蘇也不慫始皇帝,也要讓始皇帝跪下唱征服。
看著趙扶蘇這副意氣風華的樣子,蒙恬內心感歎道:扶蘇公子真乃絕世猛人!
明明現在的局麵是胡亥為太子,他還有著李斯跟趙高為首的當權派撐腰。
扶蘇在朝中無當權派撐腰,他的老師淳於越博士還指望著扶蘇上位後,提高儒家的地位呢。
可見,在朝堂之上,扶蘇的老師淳於越博士並沒有多大的政治力量。
蒙恬也不知道趙扶蘇什麼地方來的依仗。
他最擔心的還不是這個。
“扶蘇公子……”
蒙恬道:“匈奴雖退走,可他們沒了南下牧馬之地,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你放心,匈奴人不足為懼。”
趙扶蘇不以為然地說道。
等他大力推動工業革命,搞出鐵路,搞出重機槍,匈奴人遲早會能歌善舞。
在匈奴人被打怕的時候,他大力進行糧食生產才對。
不管乾啥事,首先得先吃飽是吧。
修長城的民夫死亡率為啥那麼高,這跟他們一天就吃兩頓分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