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秦造橋的師傅們來到上郡,知道趙扶蘇要在黃河上修建大橋之後,他們無不變色。
我滴個乖乖,他們都被嚇住了。
有沒有搞錯,居然要在黃河上麵架橋。
那可是黃河了,水麵那麼的寬,水深又深,這要怎麼架橋。
石拱橋的跨度越大,拱券所承受的壓力和彎矩就越大。
這是因為隨著跨度增加,拱券需要支撐的橋麵重量以及橋上荷載的力臂增加,導致拱券內部的應力分布更加複雜,對拱券結構的穩定性要求更高。
例如,當跨度從20米增加到40米時,拱券底部所受的壓力會顯著增大,如果拱券結構設計不合理,就容易出現裂縫甚至坍塌。
大跨度石拱橋為了承受更大的荷載,需要使用強度更高的石材,並且對石材的加工和砌築要求也更為嚴格。
同時,較大的跨度會使拱券在荷載作用下產生更大的變形,這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拱券形狀設計和結構構造來控製變形,保證結構安全。
如古代趙州橋,通過采用獨特的拱券形狀和建築材料,在37.02米的跨度下依然有著良好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
在已知的記錄中,石拱橋可以架設的最大跨度是146米。
趙扶蘇要架橋的地方寬度目測有10裡。
如此恐怖的跨度,石拱橋根本無法架起來。
大秦這些造橋的師傅們都不斷地搖著頭,他們都不認為可以在跨度達到十裡的黃河河麵上鋪設起一座可以供車輛行走的石橋。
要說搭建起一座浮橋的話,那他們還相信,還有辦法實現,可要是搭石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沒有哪一種拱券形狀可以支撐起如此恐怖的跨度。
在大秦這些造橋的師傅觀念之中,主要還是通過切割石材,然後通過堆砌石條的方式讓橋形成拱形。
使用這種造橋方法就限製了拱橋的跨度。
因此,在他們的認知之中是無法修建起跨度達到10米的石橋。
當趙扶蘇在看到這些大秦的造橋師傅不斷地搖著頭以後,他忽然覺得自己實測了。
他把這些人找來,是找了個寂寞,他們看來是幫不上什麼忙了。
於是他就決定將這些大秦的造橋師傅給遣散回去,不過他們並沒有立即離開,隻是想要看一看趙扶蘇他們是怎麼在黃河架石橋。
他們都大老遠地前來了,也不差這一會兒。
趙扶蘇也沒有驅離他們。
反正他們工地也可以幫忙打打零工。
這造橋可是大事,趙扶蘇親自擔任造橋總指揮。
他指揮著工人先把橋頭的基礎給做出來。
然後每隔三十五米,來設置一個橋墩。
靠近岸邊的水域水沒有那麼深,趙扶蘇讓工人使用圍堰,將水流給隔絕開來。
沒有了水以後,那就方便進行施工了。
大量的蒸汽混凝土攪拌機被趙扶蘇給集中到了造橋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