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猜測紫女或許早就知曉張晨的身份。
之前,紫女主動為韓國百姓向張晨求問一事,便已令她對紫女刮目相看。
她瞄了衛莊一眼,心想:"原來這裡比想象的更加複雜。"
"難怪衛莊會選擇與紫女聯手。"
衛莊思索片刻後轉向張晨問道:"師弟,我在韓國該如何行事?"
"師弟有何高見?"
原本他打算協助解決韓國的夜幕組織,助百姓脫離困境。
若真這樣做,會使韓國趨於穩定,實力增長,反而妨礙秦帝國的統一進程。
於是,他想聽聽張晨的意見,是繼續打擊夜幕保持現狀,還是任其存在削弱韓國。
張晨聽完搖了搖頭:"不必特意如此。"
"師兄和紫女的選擇並不衝突。"
"嬴政的統一非一日之功。"
"縱容夜幕,隻會帶來更多災禍。"
此話一出,衛莊與紫女皆露驚訝之色,因為他們並未提及對付夜幕的事情。
張晨一針見血,令人豁然開朗。
作為仙人,他對秦帝國統一天下的未來了如指掌,這讓二人很快釋然。
衛莊也隨聲附和:"果然什麼都逃不過你的眼睛,師弟!"張晨接著說:"無論是消除夜幕,還是秦國統一六國,都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紫女忍不住問道:"若夜幕被清除,韓國安定下來,國力增強,那麼韓國變強之後不是會對秦帝國的統一構成更大的障礙嗎?"
主角笑了笑:"讓秦國統一,是為了讓百姓能夠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唯有天下太平,七國百姓才能免於戰亂之苦。
若因夜幕作亂而破壞這一切,豈不違背初衷?所以,夜幕的存在與否並不會影響統一的整體局麵。
"
衛莊和紫女頻頻點頭,深感此言有理。
他們內心固然期望韓國強大,但既然張晨明確表示嬴政會統一七國,他們便將目光轉向了百姓的利益。
正如張晨所言,若是為還未到來的秦帝國統一而放任夜幕殘害百姓,無疑背道而馳。
想到這裡,衛莊嚴肅地問張晨:"師弟既然這麼認為,那我現在是不是該去殺了姬無夜?"
此話絕非戲語。
憑衛莊大宗師級的實力,在同等境界中幾近無敵。
至於天人境,世間不過寥寥數人,而姬無夜顯然不在其列。
所以,他對除去姬無夜充滿自信。
他知道姬無夜乃夜幕核心人物,一旦將其除去,夜幕便會迅速崩潰。
張晨聽罷,不禁苦笑道:“師兄,你可是詭穀中人啊!”
“能否莫要動輒訴諸武力?詭穀擅長縱橫之術,而非以力服人。”
他並未明說,隻是勸衛莊:“朝廷之事,應由朝廷自行處置。”
“否則,你以為是在伸張正義,卻會讓其他官員人人自危。”
“若想清除夜幕,最有效的辦法仍是讓其依法受罰。”
聽完張晨的話語,衛莊與紫女皆點頭認同。
他們清楚,張晨所言極為合理,尤其衛莊深有體會。
或許他真的能夠潛入將軍府,把姬無夜。
但這終究是最劣的策略,即便成功,也會有人效仿。
最終人人都會打著“懲惡揚善”的幌子私自執法,如此這般,世界必將陷入混亂。
這種規則適用於江湖卻不合乎朝堂。
正如張晨所言,朝堂事務應在朝堂內解決。
即便知曉這一點,紫女依然歎息搖頭,“可夜幕在韓國勢力龐大,姬無夜更是掌控重兵,在朝堂中幾乎僅次於一人。”她憂心忡忡地說,“要他們認罪服法,談何容易!”
紫女的顧慮並非毫無根據。
張晨也認可姬無夜在韓國的專橫跋扈,甚至曾向韓王安提出“逼婚”。
這樣權勢顯赫之人,夜幕的力量決非輕易能在朝堂中被製服。
張晨耐心解釋道:“這是因為韓國法律存在缺陷。”“若換一種法律體係,或許可行。”
聞此言,衛莊與紫女露出困惑之態。
衛莊隨即不解地問:“換種法律?”“師弟此話何意?”
張晨微笑作答:“法律有三重——法、術、勢。”
“其一‘術’,即君主駕馭臣下的謀略之術。”
“無聲無息間辨忠奸,賞罰不定卻切中事實。”
“其二‘法’,靠嚴刑重賞推動法令。”
“令守法者必獲獎勵,違法者無處藏身。”
“其三‘勢’,聚國家權力於君主一身,成為震懾的力量。”
“以此壓製下屬。”
“韓國遵循申不害的變法,隻側重‘術’這一部分。”
“申不害變法雖讓韓國富強,但長期重視‘術’而缺乏法律製約,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術多法少,怎能成功?”
“因此,對君主要求甚高。”
“君主賢明則國運興隆,昏庸則國力衰敗,權貴橫行。”
衛莊身為縱橫家,深知張晨所言之意。
他便問張晨:“師兄此意,莫不是要韓國行法,用‘法’來約束姬無夜與夜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衛莊心領神會,張晨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