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後,他也常能摸清盜匪的心思,假裝撤退,趁其不備進攻,接連攻破百餘個賊巢,斬殺、俘虜上萬人……“六五七”
在此之前,他從未領過兵,隻是曾在兵部擔任主事。
很多人評價王陽明詭計多端,看透人心,附近的人皆驚呼守仁是神人。
此外,心學還提出“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的觀點。
很多人在麵對一件事時毫無主意,不知如何下手。
在心學看來,“知”與“行”其實是一回事,比如孝順父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隻要有了“知”,就說明已經做了“孝順父母”的事,也就是“行”!
那些做不到的,並沒有真正“知”。
“知”而後“行”,“行”而後“知”,都是一體的。
因此心學能讓人們準確把握事情的核心,理清頭緒,不至於無從下手。
比如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當時他手中無兵,普通人接到這樣的任務,根本無法應對。
但王陽明卻抓住了核心,那就是“平叛”,不被其他事物乾擾。
既然要平叛,就需要兵馬,召集兵馬需要時間,於是王陽明用假檄文嚇住寧王,為自己爭取到招兵的時間。
他又揣摩到寧王兩位重要手下心思,故意泄露信息給寧王,嚇得寧王不敢行動。
一個已經起兵的人,竟然被嚇住不敢動彈,拖延了半個多月。
高景需要變法,這是他的核心,不被其他事物乾擾。
變法首先要得到君王的支持,韓王顯然不會支持高景,就算支持,也並不堅定。
而且變法總會遇到巨大阻力。
為何有人阻止變法?一方麵是因為未知帶來的恐懼,更重要的是利益。
那就把所有韓國貴族拉進變法的隊伍,以下壓上,讓韓王即使反對也沒辦法。
如何拉攏所有貴族?
給他們想要的東西。
苦口婆心地解釋,彆人不一定聽,聽了也不一定接受,所以白天在酒宴上,他才吊起眾人的胃口,讓他們主動來詢問,來了解。
果然如高景所料,當天夜裡,便有人帶著禮物來拜訪。
紫女帶著紫蘭軒的姑娘們幫忙接待客人。
高景親自與對方交談,分析利害,給予更大的好處。
“……對百姓開放封地的山林與湖泊,讓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很好嗎?”
“君上不妨想想,每年從封地的山林湖泊中,能獲得多少收益?”
“如果開放給百姓,讓他們進山打獵,臨水捕魚,還能販賣貨物,君上從中抽稅,豈不更好?”
“至於開墾土地的策略,君上不妨再算一算,如今封地有多少田畝?若是讓百姓自行開墾,又能得到多少田畝?其中的稅收,君上可曾計算過?”
“戰亂之時,君上的土地,真的能一直保有嗎?”
“就算秦國不滅韓,也總會有彆國入侵,那時封地儘失,君上就什麼也沒有了……”
“在這亂世之中,唯有掌握一門技藝才能延續家族……高景有一門技藝可以傳授……”
“其中收益,高某一成,君上五成,其餘歸於國庫……不必再多言,君上若不願,自然還有彆人!”
“如此,你我約定好了?”
“……”
接連半個多月,不斷有韓國貴族前來拜訪。
紫女收禮收得手軟,高景也說得嗓子發乾。
韓非與張良忙著編寫新法,一直沒有露麵,焰靈姬在跟東君修煉,也很少打擾,其他人也都忙於高景布置的任務。
紫女端著茶水進來時,高景正伏案疾書。
這半個月來,紫女真正見識到了高景的口才,忍不住說道:“我覺得比起衛莊,你才是真正的鬼穀!”
“儒家擅長講道理,我隻是把其中的利弊拆開來說給他們聽。”
高景放下筆,招了招手。
紫女露出無奈的表情,走過去跪坐下來。
高景直接躺下,頭枕在紫女腿上,說道:“縱橫之術之所以能縱橫,是因為他們背後有強國,或者麵臨強國的威脅,不得不順從。
但我卻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聽從,甚至會從心底感激我!”
紫女抿了抿嘴,問道:“是,小女子見識到了……你那本無字書裡到底有多少種賺錢的技術?”
“我也說不清!”
高景隨手拿起一卷竹簡,說道:“但我給他們的都是已經存在的技術,隻是沒有係統化罷了,就像製陶,早在堯舜之前就有了,但現在我們還在用銅鼎……”
若能燒製出精美的陶器,豈不比銅鼎更顯身份與風雅?七國貴族眾多,若推廣開來,怎能不獲利?
紫女忍不住道:“你若是個商人,定是天下最會賺錢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那許多錢又有什麼用?”
高景歎了口氣,望著竹簡道:“該來的都來了?”
“恩,名單上的人已都與你談妥了。”紫女伸手輕撫高景的頭。
“哦,韓非他們的新法也快完成了,我該去朝議了……剛上任就曠工半個多月,韓王不會辭退我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想多了。”
朝議這天,韓王到來,見高景突然出現,不禁一愣。
“右相病好了?”
高景笑著答:“有勞大王掛念,臣已無礙!”
其實韓王想說,你還是回去繼續生病吧……可惜他不敢。
回到自己的座位,韓王環視眾臣,問道:“今日有何政務要議?”
百官互相看看,最後無人開口,全都望向高景。
韓王有些疑惑。
高景見狀,出列道:“既然沒什麼要緊事,大王,臣來說說?”
韓王道:“右相請講。”
高景道:“大王,臣欲在韓國變法!”
韓王身體一僵,看向左相張開地。
張開地眼觀鼻,鼻觀心,毫無反應。
韓王又看向宗室,結果仍無人回應。
再看群臣,不僅沒人反對,反倒不少人露出喜色。
17怎麼回事?
以前提到變法,不是人人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