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咽了口唾沫,道:“右相……如何變法?”
高景直接道:“韓國雖小,但有很多荒地,臣請奏大王,開放封地!”
“這……這……”
第一條就讓韓王震驚不已!
封地是什麼?那是貴族的私產!
高景這話等於是讓貴族交出家產……怎麼可能有人同意?
“臣讚成!”
有人迫不及待地出列。
韓王一看,竟是王室宗親。
“臣亦讚成!”
又有貴族站出來,他們都有封地。
“臣等都讚成!”
韓王腦子一片空白,看著一群有封地的貴族,竟然支持開放封地
“那……那……寡人同意?”
韓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多謝大王!”
高景行禮,對其他人點頭,繼續說道:“韓國百姓雖少,但大戶豢養的奴隸卻不在其中,為增加韓國人口,臣請奏大王,開放奴隸。”
“臣讚成!”
“臣讚成!”
“臣等也讚成!”
“……”
韓王:“寡人也讚成……不,寡人同意了!”
“多謝大王!”
高景再次行禮,道:“臣聽聞,國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為充實國庫,臣請奏大王,開放工商。”
這次眾人齊聲應道:“臣等讚成!”
這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韓王已經呆住,隻是呆呆地說:“寡人同意。”
“多謝大王,多謝諸位同僚!”
高景似乎早有預料,神色不變,繼續道:“氏族為韓國出生入死,子弟犧牲極多,很多氏族隻剩老弱病殘,生活難以維持,故臣請奏大王,拆分氏族,讓他們各自謀生。”
韓王:“寡人同意。”
“一家人數不得超過十人,其餘拆分,五家為一‘伍’,設伍長一職。
十伍為一‘裡’,設裡司,五裡為一‘扁’,設扁長,十扁為鄉,設鄉師,五鄉為縣,設縣令,十縣為郡,設郡守……”
高景站在殿上,侃侃而談。
眾大臣看著高景,他鎮定自若,言辭流利,胸有成竹,不禁心服。
就連韓非也露出向往之色。
當初他為了在韓國變法,阻力重重,為此衛莊殺了多少人?
結果呢?衛莊失蹤,他被貶到秦國。
同樣是變法,高景卻能讓所有大臣心甘情願支持
我比不上小師叔,太多了!
這個時代,人口分布很集中。
比如某一地,隻有一座兩裡地大小的城池,並不大,最初是王族和貴族居住的地方。
後來百姓會自動聚集在城池周圍生活,住所、市場、田地等,都是圍繞城池而建,這樣的聚居地稱為“邑”。
所謂“食邑”,是指城池外聚集的百姓。
邑位於城外,沒有城牆保護,一旦打仗,往往被掠奪,百姓無辜受害。
“城池”和“邑地”合在一起,才稱為“縣”。
所以這時候,縣令的地位很高,掌管這片土地的一切事務。
荀子曾經做過一縣之令。
而偏遠之地人煙稀少,大多位於國境邊界,但又不能放棄,於是設置了“郡”,派兵駐守。
因此,這個時代的土地,要麼人口密集,田地不夠耕種,要麼就空置著。
高景的目的就是將人口分散到韓國各地,開墾新的田地。
所以需要開放封地,拆分氏族。
“具體的,我稍後會給出詳細的施政方案。”
高景說得口乾舌燥,道:“接下來,請司寇宣布新韓法,大家一同商議,修改,儘量讓所有人都願意遵守!
不過我先說在前麵,新韓法一旦定下,有人違犯,休怪我不講情麵!”
該給的好處都給了,包括財物和官職。
人口被分散後,許多職位需要填補,雖然都是小官,但終究是官,沒人嫌棄。
“司寇!司寇!韓非!”
韓非猛然驚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出列道:“父王,右相,韓非所編新法,共十八條,其中細節共計六百四十三條,涉及田律、倉律、關市律、工律、均工律、徭律……”
高景忍不住咂嘴,這種繁瑣的工作,果然該交給韓非來做!
紫蘭軒。
經過改造的紫蘭軒,雖然依舊奢華,但少了風月氣息,多了幾分典雅莊重。
紫蘭軒的女子不再極力賣弄風情,而是變得端莊,使紫蘭軒突然安靜下來,但這種安靜中隱約傳來悅耳的琴聲。
包廂內,紫女跪坐在案前斟茶,耳邊聽到高景說道:
“馮君可知道‘馮諼市義’的典故?說起來,這馮諼與馮君同姓,莫非有什麼淵源?”
高景對麵,是個衣著華貴的中年男子,此時麵對高景,卻十分緊張,不時擦拭額頭的汗水。
他聞言連忙道:“下官不知,不知馮諼是誰……”
“要多讀書啊,馮君!”
高景靠在案幾旁,搖頭歎息道:“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喜歡養門客,這個你知道吧?”
馮氏的封君連忙點頭,說:“右相曾點評七國四公子,這孟嘗君田文正是四公子之一,下官自然聽說過。”
“這馮諼,就是田文的門客!”
高景點頭,接著說:“當年馮諼替田文到薛邑收‘息錢’時,曾問田文:債收回來後,要買什麼東西帶回來?
喜歡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請大家收藏:()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