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山近千米高,至半山腰,方遇道家守山人。
非迎客,乃職守。
山路一分為二,顯然一側通人宗,一側通天宗。
兩名守山人端坐於山道邊,閉目凝神,對高景與小白毛的到來僅是匆匆一瞥,隨即複又閉目,宛如未見,未有交談之意。
小白毛不悅地詢問:“請問,哪條路通往天宗?”
左側守山人睜眼,語氣冷淡:“天宗不納外賓,二位請回。”
小白毛怒斥:“不納客,那你們守在此處何用?立塊牌子寫‘禁止通行’不就好了?”
守山人恍若未聞,繼續閉目打坐。
小白毛轉向高景求助:“現在該如何是好?”
高景笑言:“是你欲拜師,自行決定吧……或者,你也可以硬闖?”
小白毛眼中閃過興奮,拔出木劍,躍躍欲試,但稍縱即逝,終未動手,轉而言道:“你們可知他是誰?”
指著高景,小白毛得意洋洋:“此乃高景!”
高景啞然。
小白毛之言終是引起了守山人的注意,他神色微變,細觀高景,露出恍悟之色。
“先生稍候!”
守山人起身行禮,沿山路離去。
小白毛嬉笑:“你的名頭還挺管用。”
高景無奈揉其頭:“我以為你會動手。”
小白毛搖頭:“我是來拜師的,非來滋事。”
高景低語:“道家不喜儒家那些繁文縟節,你直接動手,或能讓人高看一眼。”
小白毛疑惑:“真的?你不會騙我吧?”
“千真萬確!”
高景正色:“去吧,小白毛,亮出你的劍……”
話未說完,先前離去的守山人已歸,身旁還多了一位少年。
這位少年眼神與守山人迥異,更具凡塵氣息,更似常人,少了那份超凡之姿。
他相貌俊朗,一頭海藍長發,身著華麗藍袍,年紀尚輕,不過十三四歲。
他一現身,便好奇地打量高景,又對小白毛微笑行禮:“天宗小靈,為先生引路,請。”
高景望他,忽而一笑:“有勞。”
小白毛毫不客氣:“走吧,帶路。”
三人踏上山路。
途中,小靈主動與高景攀談,藍眸中透出探究:“那個……我該稱您為大良造嗎?”
高景笑道:“此番我是以個人身份前來,無需如此稱呼。”
“那您來自鹹陽嗎?”
小靈雖努力表現得漫不經心,卻難掩急切:“鹹陽定很熱鬨吧?秦國的都城,想必頗為有趣。”
高景凝視著小靈,問道:“我來自三川郡……你可曾去過鹹陽?”
小靈略顯尷尬地回答:“我從未下過山,自幼便在山上生活。”言語間透露出對山外世界的憧憬。
小白毛好奇地盯著小靈:“你真是天宗的嗎?感覺不太像啊。”
小靈撓頭一笑:“我確實調皮,門中長輩也常調侃我不像個天宗。”
小白毛爽快地說:“你若好奇,下山看看不就知道了!”
小靈苦笑:“我也想,但門規嚴明,未出師的我們不能隨意下山。”
隨後,小靈請求:“那你們能跟我講講外麵的世界嗎?”
小白毛簡略描述:“就是人多、地廣,吃穿住用玩樣樣俱全。”
天宗環境清幽,草木房屋錯落有致,磚石建築鮮見。這裡空地眾多,是修煉心性的理想之地。
行進間,三人偶遇幾位道家,他們甚至連腳步都未停歇,更不用說打招呼了。
儘管天宗追求清靜無為,但門派事務依舊繁忙,掌門、長老、等級分明。
小靈介紹:“這是天宗的議事堂。”
議事堂前,一位老者已等候多時。他看似平凡,年逾六旬,須發皆白,頭戴高冠,兩縷白眉垂至下巴,身著藍白色道袍,既不華麗也不樸素。
高景行禮:“見過赤鬆子師兄。”
赤鬆子回禮:“師弟難得來訪,快請進。”
小白毛低聲詢問:“你怎麼叫他師兄?”
高景解釋:“儒家創始人孔子曾求學於道家老子,這段淵源流傳至今。”
屋內無椅,隻有坐塌。赤鬆子盤腿坐上首,膝上置一把造型奇特的圓柄圓身劍——名劍雪霽,道家鎮宗之寶。
高景端坐。小白毛模仿高景跪坐,卻引來赤鬆子微蹙眉頭。
高景笑道:“跪坐是禮,象征恭敬虔誠。”
道家崇尚道法自然,順應天道,摒棄人為。在他們看來,生活應回歸自然,無需教導規定,而是要忘卻成心、機心、分彆心……
小白毛若有所悟,悄悄改為盤腿而坐。
赤鬆子放鬆下來,含笑問道:“師弟今日到訪,所為何事?”
高景望向小白毛,說:“她想拜入天宗,我陪她前來。”
赤鬆子轉向小白毛,問:“你為何想拜師天宗?”
小白毛毫不猶豫:“為了獲得更強的力量!”
赤鬆子輕笑:“若僅為此,拜師弟為師不是更合適嗎?”
小白毛麵露不屑:“他?他連架都不會打,能教我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赤鬆子一愣,高景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