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點頭,對身旁的典慶道:“還需典慶先生陪我往見舅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典慶輕聲說道:“守護公子,乃我之責。”
……
自潁川一彆,舅甥二人的再次對話轉移到了陳地。
然而,各自的立場已然迥異。
昌平君無語,似已接受命運。
扶蘇緩緩走近,在其對麵落座。
昌平君啟齒:“不知為何,明知你受高景教導,我卻仍不由自主地輕視你。”
扶蘇回應:“此乃舅父對先生心存異議之故。”
昌平君沉默片刻,歎道:“確實,我不服高景!若非他,秦國何以如此平穩,韓、趙、魏、燕又怎會無叛?
我僅用兩日便攻下陳地,但麾下之力卻陷入叛亂……陳地本屬楚國,他們是楚人啊!
不反秦,卻反我?”
“秦人、楚人,有何分彆?”扶蘇反問,“百姓所求,不過生存,若能生活更好,便不惜以命相護……
孟子有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舅父似乎未能領悟此理。”
昌平君冷笑:“幾位君王信奉孟子之言?”
扶蘇坦然:“父王信之,否則不會采納先生治國之策……而我,亦信之!”
“你?”昌平君不禁發笑,“你僅為長子,非嫡非君,信之何用?”
扶蘇沉默片刻,坦然言道:“正因知曉,我才力求成為君王!”
昌平君愕然,仿佛初見扶蘇般凝視著他。
“在舅父眼中,扶蘇不過是沉迷儒家、不足為慮之輩。”扶蘇笑道,“但舅父忘了,我之所以醉心儒家,皆因敬重先生,先生乃儒家,故我癡迷。
然時過境遷,先生傳授諸多,遺留無數瑰寶……有此為基礎,我有信心成為明君。
或許聽起來虛偽,但若能為百姓帶來安寧,為何不爭取這君王之位?
孟子言: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此言出自孟子,亦出自先生,如今,扶蘇亦以此自勉!”
昌平君神色,仿若在扶蘇身上瞥見了秦王嬴政與高景的影子……
良久,昌平君長舒一口氣,笑道:“你贏了,我這條命,就交予你了。”
“我不會殺你,至少現在不會。”扶蘇道,“我會放你走,舅父可知為何?”
昌平君皺眉:“你既誌在君王,為何如此慈悲?”
“慈悲?非也!”
扶蘇搖頭,說:“隻要舅父昌平君活著,楚國那些反對秦朝的權貴便會圍繞在他周圍……權貴離散後,我大秦方能更好地安撫楚地民心。
秦楚間的仇恨根深蒂固,若草率清除楚國貴族,隻會引發百姓恐慌,不利於治理。”
昌平君聞言,愣住了。
扶蘇站起身,繼續道:“舅父,你逃離吧,去集結楚國貴族。待楚地平穩,秦國大軍自會尋你。”
言罷,他轉身離去。
門口,典慶遲疑地說:“公子此舉,恐招秦王誤解。”
扶蘇微笑回應:“無妨,我已漸漸理解父王。”
典慶遂不再多言。
屋內,昌平君突然發出陣陣悲笑。
扶蘇平息了陳地的叛亂,二十萬秦軍的危機得以化解。
反之,項燕的軍隊卻陷入僵局。
胡亥領軍繞過城池,直抵壽春。
楚王負芻急令項燕回援,但這將導致大軍後方暴露給秦軍。
項燕無奈,隻得分兵。
十萬回援,三十萬留守與秦軍對峙。
然而,胡亥所率的潁川軍並未因十萬楚軍的回援而受阻,壽春終被攻破,楚王負芻被擒。
秦王政二十二年冬,因楚國久攻不克,嬴政命王翦率三十萬秦軍增援,與李信會師。
秦王政二十三年春,王翦大敗楚國四十萬大軍,項燕率殘部逃亡。
至此,楚國實質上已名存實亡。
但如同趙國一樣,昌平君羋啟逃離陳地,於淮南召集楚人,自立為王,延續了楚國的政權。
楚國貴族紛紛歸附,項燕亦帶著殘部投奔羋啟。
王翦似乎未察覺此事,繼續率秦軍南下,占領楚地後,向吳越進發。
秦王政二十三年冬,楚地民心已安,王翦才揮師淮南。
所向披靡,項燕戰死,羋啟,淮南楚國政權的權貴幾乎被消滅殆儘。
楚國,徹底覆滅。
秦王政二十四年,齊王獻上國土。
至此,天下歸一。
鹹陽。
高景的馬車進城之際,八百裡加急信使亦同時抵達。
街市上頓時響起熱烈的歡呼聲,人們高呼“秦王萬年,大秦萬年”,整個鹹陽沉浸於歡慶的氛圍中。
章台宮內,一信使飛馳而至,單膝跪地,朗聲道:“大王,王賁將軍捷報,齊國未戰即降!”
聞此,殿內百官齊刷刷向嬴政行禮,同聲高呼:“大王!大秦!”
嬴政笑聲爽朗:“速將捷報呈上!”
趙高快步跨過水池,接過捷報,故意踉蹌幾步,連滾帶爬至嬴政麵前,跪地高舉捷報:“大王!”
嬴政含笑接過,瀏覽片刻後遞給趙高:“念給眾卿聽聽。”
喜歡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請大家收藏:()大秦:棄嬰覺醒,我成鬼穀妖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