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權貴階層,人數最少,失去的也最多,因此心懷不滿……但又能怎樣?沒有士族和百姓的支持,僅憑他們,能掀起多大的波瀾?”
贏陰嫚與焱妃看著高景畫的三角形,眼中流露出領悟的神色。
“夫君這麼一說,我懂了。”
贏陰嫚忍不住抱住高景的脖子,笑道:“夫君真厲害。”
“不然怎麼當你的夫君呢!”
高景得意地笑,接著說道:“倒是諸子百家更為棘手……有信念的人,願意為信念獻身!
墨家如此,農家亦然,這兩大學派,將來可能成為大秦的隱憂。”
贏陰嫚輕笑:“夫君不是已經在墨家布局了嗎?”
高景頷首微笑:“墨家已不足為患,接下來是農家……十萬農家之人,作為人質,需謹慎對待。”
焱妃不解:“君上,朱家與司徒萬裡,真可信賴?”
高景神色凝重:“信任與否暫且不論,忠誠往往因背叛代價低廉而缺失。最穩妥之法,是多管齊下,全麵推進,多點開花。”
為此,除朱、司徒外,他還欲在農家布下暗棋。
然而,目前人手匱乏……
思及此,高景忽地一愣,莫名憶起驚鯢之女小言。
此女在曆史中被譽為“農家女管仲”,終成農家俠魁。
或許,讓她一試?
摸著下巴,高景覺得此計可行。
秦軍營地。
李信、蒙恬等將圍立沙盤旁,沉默無言。
一將終忍不住抱拳道:“將軍,糧草僅夠三日,請將軍定奪!”
李信環視眾人:“諸位有何見解?”
“進攻!”一將果決道,“若能衝破項燕防線,深入楚地奪糧,或有生機!”
“不可!”蒙恬搖頭,“項燕四十萬大軍攔截,能否突破且不論,即便衝過,又能剩幾何?在項燕圍追堵截下,又能支撐多久?”
有人疑惑:“難道撤退,奪回陳地?”
蒙恬歎息:“若撤,項燕必追擊,與陳地叛軍夾擊,二十萬大軍危矣。”
進退兩難,眾人束手無策,皆望向李信。
唯李信能決策。
李信此刻懊悔不已,當初被昌平君激怒,貿然攻楚,如今想來,是中了計!
凝視沙盤,臉色陰沉,許久後下令:“準備撤退,奪回陳地!”
眾將麵麵相覷,明知此策凶險,卻也彆無良策。
“報——”傳令兵急入,“將軍,外有女子,自稱驚鯢,奉大良造之命傳話!”
“大良造?”眾人麵露喜色。
李信急道:“我們有救了,快請!”
“高景出手了!”胡亥怒摔桌上物,“我眼看就要勝利,他憑何叫停?”
“世子冷靜!”趙高雙手疊腹,神色平靜,“高景既出手,何談勝券在握?反之,他願再給世子機會,未嘗不是幸事。”
胡亥心有不甘:“有何益處?我領兵平息潁川之亂,本是手到擒來的大功,而今近在咫尺,卻無法摘取……”
“高景出麵,潁川真的已亂了嗎?”
趙高反問:“兄弟鬩牆,何不共禦外侮……高景之意明顯,反對內訌。”
胡亥神色陰晴不定,半晌歎道:“老師,接下來如何是好?”
趙高讚許地望著他:“世子有兩個抉擇,一是救援李信大軍,二是直取壽春,看世子如何定奪。”
胡亥愕然:“攻占壽春?就憑一萬五千潁川軍?”
趙高笑了:“世子莫小覷潁川軍之勇……且楚國四十萬大軍正與李信對峙,壽春兵力空虛。”
胡亥眼中閃過一抹亮色!
……
舊楚公子昌平君羋啟成功占領陳郢,宣稱失地複得,陳郢百姓紛紛響應,重歸楚國。
非是百姓多麼尊崇楚國,隻因他們深知“勝者為王”。
羋啟若敗,他們便為秦人,被迫從逆;若勝,他們便是忠於故土的楚人。
此乃亂世百姓求生之道。
隨風搖擺,隻為存活。
羋啟身為秦丞相多年,自然明了此理,但仍動員百姓,壯大聲勢。
控製陳郢隻是手段,真正目標是李信麾下的二十萬大軍。
大本營被占,秦軍士氣必挫,軍心難聚。
彼時,便是楚軍之機。
剿滅昌平君及其麾下農家與楚係兵馬,數萬精兵足矣。
但陳地數十萬百姓,卻需大軍……這也是李信不得不全軍撤退之因。
陳地不寧,補給線難穩,前線將士何以安心作戰?
秦楚交兵,無暇安撫百姓,唯有武力。
此乃亂世,百姓無奈。
……
然而,扶蘇率領潁川軍至陳地,以自身口號勸降,百姓紛紛歸順。
扶蘇為秦王長子,身負半份楚人血脈!
此乃其優勢!
加之潁川軍之威……
是夜,陳地城門為扶蘇而開。
“章邯將軍,請告之全城,赦免百姓之罪,安撫民心,一切責任由我扶蘇一力承擔!”
章邯深深一望扶蘇,行禮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