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哪怕早就料到這事可能會發生,但當它真的提前到來,陳今朝依然覺得難辦。
該怎麼形容才準確?
隻能說,克裡米亞事件影響太大、變數太多。
多到連陳今朝此刻都無法斷言:它若提前爆發,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按理說,克裡米亞一旦生變,對東方大國是有利的。
好處也很明顯。
首先,克裡米亞問題會吸引老漂亮和西方集團的注意力和資源,多少能為我們分擔一些壓力。
自從時間進入2013年,陳今朝結束三年沉澱、重回公眾視野以來,能明顯感覺到大國博弈越發激烈,交手也越來越直接。
無論是棱鏡門,還是這次的東美陸戰對抗,衝突都在升級。
在這種關頭,有人能幫我們吸引火力,當然是好事。
陳今朝早就說過,對現在的東方大國來說,“頂上對峙”不是打不贏,而是沒必要主動迎戰——拖得越久,我們越有利。
如果真的能拖到原定時間點再爆發,那時的東方大國,國力與底氣將遠超預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外,克裡米亞一旦出事,“硬漢”的大毛就相當於徹底倒向東邊。
歐羅巴必定加速“去毛化”,西方會對大毛實施嚴厲製裁,歐洲能源結構會重整,地緣安全格局也會重塑……
這些對東方大國來說,也都是戰略上的利好。
“硬漢”執意要把大毛從“棋手”位置上拉下來,我們何樂而不為?
但話又說回來,事情都有兩麵。
克裡米亞提前爆發,在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挑戰。
比如:它會不會像前世一樣,催生“後西方”國際秩序?全球南方國家會不會再次拒絕選邊站、推動“去美元化”?
再比如,技術與產業會不會更快走向陣營化?大毛提前靠攏,會不會導致我們更早遭遇科技製裁?
還有現實政治的回歸、經濟武器化、全球產業鏈重組、核威懾升級與軍控體係崩塌……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每一個都不容小覷。
而最讓陳今朝擔心的,是克裡米亞事件若提前爆發,會不會像前世那樣,對中東棋局造成消極影響?
因為——“硬漢”是一位成熟優秀的政治家,卻從來不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如果這個評價傳出去,恐怕會驚掉很多人的下巴。
但這話並沒有說錯。
陳今朝之所以這麼認為,完全是基於“硬漢”過去的一係列決策。
就拿克裡米亞事件來說哪怕是前世2014年才發生的那次),“硬漢”的處理其實非常糟糕。
這個“糟糕”,不是指他對克裡米亞本身的處理,而是指他對整個事件後續的戰略布局。
這兩者是有區彆的。
區彆在於,世界是動態的整體,曆史事件從來不是孤立的。克裡米亞也不僅僅是一個地區的問題——它還牽動著整個中東、乃至全球的局勢。
而在這一點上,“硬漢”顯然犯了一個巨大的戰略失誤:
在拿下克裡米亞之後,他並沒有趁勢在中東繼續擴大影響力。反而為了穩定克裡米亞的局麵,接受了停戰與和解明斯克協議),甚至把蓄利亞這座“糧倉+石油基地”拱手讓人。
要知道,不管前世還是現在,“硬漢”和蓄利亞總統埃爾哆安的關係都非常密切。大毛一直在蓄利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幫助其恢複穩定。
兩人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可能僅次於大毛和三毛之間。
可就是這麼好的關係、這麼強的控製力,“硬漢”在拿下克裡米亞之後,居然沒有後續動作了。
這好比什麼?
好比一個人費儘心思追到女神,又是送溫暖又是展示實力,最後女神都主動醉了,他卻把她送回了宿舍。
嗯,這個比喻挺貼切。
前世,小黑人政府在最後幾年對“硬漢”極力打壓,可“硬漢”卻始終還對西方抱有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個毛病,真的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說,這是他早年從事情報工作時所遺留下來的後遺症嗎?畢竟,那份工作充滿了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可能會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具體情況如何,恐怕隻有他自己才最清楚了。
喜歡軍工雄途:陳今朝的霸世征途請大家收藏:()軍工雄途:陳今朝的霸世征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