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與了老院士們新的渴望,新的上升通道,更大的榮譽頭銜。
這既完美替代了院士頭銜終身製,滿足了老院士們更大的利益訴求。
還給兩y院士體係增添了新活力,能激勵已經是院士頭銜的科學家們,再接再厲,為國做出更大、更突出的貢獻。五六十歲、六七十歲,怎麼了?
這不正是拚搏的年紀嘛!
而另一方麵,
陳今朝的這一手矛盾轉移,將外部矛盾轉化為競爭激烈的內部矛盾。
其實際,也是為大國科研資源、乃至科研話語權的傳承和再分配,提供空間。
因為要想提名入選‘名人堂’,前提條件就是退休的老院士。
這個前綴條件很關鍵!
也正是有這個前提要求在,意味著如果老院士們想要追求‘名人堂’的終身榮譽,想要刻碑立生祠,就得先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退居二線。
那要榮耀名譽,還是要手中的權力?
這個艱難的選擇題,陳今朝親自放到了所有人的手中,任憑選擇。
可雖說是任憑選擇,但千萬彆小看這一點的榮耀和名譽,
這對於老院士們而言,簡直就是無法抵抗、拒絕不了的誘惑。
就這麼說吧,
院士也是人,老院士也是人。
那是人,就會有欲望和期望。
雖然說,為國奉獻一輩子的老院士們,對名譽看得極輕。
但是,到了這個年紀,要錢也沒什麼用,權力在手,也是即將過期作廢。
那除了繼續為國做點力所能及的奉獻外,也就是追求點身後名了。
所以,陳今朝這給出的,哪裡是選擇題,簡直就是直戳心窩、給所有老院士量身定製的‘職業規劃’。誠然,
不是所有人還渴望著更進一步,還有精力去追逐更高的榮耀。
可要是自己身邊的老李、老王,突然成為了‘名人堂’成員。
領導來視察,他站在了自己的前麵。
出去一同吃飯,人家先給他敬酒。
回母校講話,他成了校史傳奇第一人。
回到同一個老家,地方領導的接待規格,他也超過了自己。
甚至,人們一提起大國科學家,就先說起了他!
那心裡是什麼滋味,還用多說嗎?
明明自己的學術成就更高,貢獻更大,可他的名字卻始終掛在自己的上麵,成了更高一級的‘名人堂’成員。這心態不得崩了?
不得罵娘?!
李雲龍因為一顆將星的評定,都能鬨翻天。
更何況是‘名人堂’和院士之間的差彆呢!
所以,陳今朝這是“杯酒釋兵權”,“硬”要讓已經沒有精力搞科研的老院士們,給年輕人騰空間、騰位置啊。希望借此,盤活大國的頂層科研體係,促進大國科研體係進發出更大的能量。
因此,
陳今朝的這一名人堂製度的推出,有多絕?
就是隻付出點虛名的代價,便完成了一記一石三鳥的陽謀!
既取消了‘院士頭銜終身製,對兩y體係完成了改製升級。
還能激勵現有的兩y院士體係,再進步,更具有活力。
更是打通了新老院士的權力交接通道,促進大國科研資源的合理再分配。
但話也說回來,
有革新改製,就會有新的阻力和難題。
能成為院士的科學家,也絕對不會是傻子。
陳今朝提出來的‘名人堂製度,他想達成的目的和效果。
其實在座的老院士們,也能猜想得到。
縱使這個新製度的提議,給在座所有人的誘惑,都不小。
更會是多方共贏的結果。
但也會有人擔心自己實力不夠,未來夠不到這個‘名人堂”級彆,而做出反對意見。
就像現在,有人疑問道:
“那麼大的舉措革新,是不是得開院士大會後再決定?”
院士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用程序拖延時間。
用時間,帶給新製度更多的變數。
然而,
這句話的話音剛落,陳今朝還未做回話。
門外,突然傳來了一句聲如洪鐘的反對。
“開什麼會?”
“不用開了,就這麼定了!”
人未到,聲音已至。
在場眾人聽聞皆驚詫,紛紛回頭看向門外。
而大門推開,走進會議室的人是:
大國‘核司令’,程將軍!
大國氫彈之父,於老爺子!
大國核潛艇之父,黃老爺子!
大國當代神農氏!
他們的身後,還站著哈工大校長韓才進,‘雷電法王’馬院士,二十爺戰鬥機之父楊所長……
這一刻,恍若諸神降臨!
他們身後的光芒,都仿佛具象化了!
“慚愧不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