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你們空降兵甚至比重裝合成旅更適合那一整套單兵作戰裝備,也更需要。”
陳今朝話音剛落,趙建軍恍若恍然大悟,眼神也更亮了。
相比於剛才得‘畫大餅’,這條建議是實打實得能讓空降兵戰鬥力飆升的!
可沒等趙建軍高興太久,陳今朝也笑了。
“趙建軍!”
“到!”
“下麵,我宣讀軍部最新指令,我命你部,改製重組為快速反應部隊!”“深度探索大國快速反應部隊的未來發展道路!”
“硬性要求,就一個。”
“時刻保持1個旅級作戰單位處於18個小時全球響應’狀態!”
“是勿!”
高鐵專列到站了。
趙建軍高高興興地下車了。
甚至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而望著趙建軍大步流星遠去的背影,陳今朝都有些於心不忍。
原因無他,
大國第一支快速反應部隊的摸索與建設,可遠沒有趙建軍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要想真正將空降部隊轉變為快反部隊,要想實現陳今朝所說的未來模樣,要想打造出新質戰鬥力,成為顛覆性作戰概念的策源地。
苦難,都在後頭呢!。
最起碼,
全麵的數字化改造,得做吧?
無人集群的作戰方式,得訓練吧?
戰術理念,得革新吧?
甚至,模塊化任務訓練包預案,也得多場景模擬訓練吧?
這些概念、理念的升級迭代,要想落地、落實,轉化為實際的戰鬥力,可還差著十萬八千裡的距離。
就像陳今朝提出來的好似輕飄飄的硬要求,要求快速反應部隊的全球響應時間縮短至18個小時以內。
要想真的達到這一標準,就意味著背後需要極高頻次的跨區演練。
需要趙建軍打造的快速反應部隊,對高原、海島、寒區、城市等複雜地形,進行反反複複地無預案突擊空降演習。
隻有這樣,才能做到18個小時內,全球響應。
也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投入即戰鬥,首戰即勝利!
所以,大國的首支快速反應部隊的打造探索,絕對沒有趙建軍想象中的簡單輕鬆。
甚至,陳今朝所講的,還隻是快速反應部隊打造難度的冰山一角。
當然,
如果真的做到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也一定是超乎想象的。
它既會成為未來戰場上的絕對先手,更是未來戰爭中的關鍵勝負手。
不但一改高強度對抗的現代戰爭中,傳統空降難以生存的舊狀,還將神兵天降’這個詞推到了更高的維度。就這麼說吧,
趙建軍要打造的快速反應部隊,將不隸屬於任何戰區。
而是中y軍部直屬。
對他們的要求,就是要隨時隨地出發,像東風導彈一樣抵達,能解決任何對手!
但這些,也都不重要了。
如何打造大國的快速反應部隊,大國首支快速反應部隊到底會是什麼模樣?
這個大難題還是留給趙建軍慢慢思索、慢慢探索吧。
陳今朝是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去指導趙建軍具體該怎麼做了。
就像現在,
陳今朝的高鐵專列,剛抵達粵州。
下一刻,他的身影,就出現在東方大國商船技術發展大會上。
雖然這個會議名字,平平無奇。
商船的技術發展大會,更顯得樸實無華,微不足道。
但就是這個會議,幾乎聚集了東方大國所有造船廠的船長和技術負責人。
從粵州造船廠,到江南造船廠,再到大聯造船廠....
幾乎東方大國能喊得上名號的造船廠,都來了。
所以,
與其說此次的會議,是所謂的造船技術研討會。
還不如說是陳今朝對東方大國造船業的一次摸底。
隻不過和以往有所不同,
以往,陳今朝就算要摸底大國的造船工業體係,那也是偏重於軍工造船產業鏈。
可這次,
陳今朝的摸底重點,還真是放在了民用造船業的發展上。
可彆小瞧了民用造船業,彆小瞧了貨輪技術的研發。
要知道
全球90的貨物,都是通過海運完成的。
貨輪每年都運輸超過110億噸的貨物。
它的成本和效率,放在全球化的現在,是不可代替的。
就是有源源不斷的貨輪運輸,才撐起了全球無數的產業鏈。
從一顆需要全球50個國家協作製造的芯片,到一旦海運停滯,72小時內就會停擺的得國汽車生產線。全球各個方麵的貿易往來,都離不開貨輪的運輸。
正因為它是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全球糧食供應的閥門,是戰略物資的隱蔽儲備庫……重要無比。所以,小西八才靠著造船業,撐起了本國的經濟。
喜歡軍工雄途:陳今朝的霸世征途請大家收藏:()軍工雄途:陳今朝的霸世征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