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裡,濕潤的海風帶著些鹹腥氣息,吹拂著道路兩旁搖曳的樹,也喚醒了熟睡的年輕人。
五人陸續起床,在民宿享用了林小雨表嫂準備的簡單卻地道的早餐——白粥、油條、小籠包和幾樣清爽小菜後,便精神抖擻地出發,前往玉州古城。
古城與記憶中的模樣相差無幾。斑駁的城牆爬滿了綠植,街道兩旁是頗為南洋風情的建築,店鋪林立,販賣著各種海產乾貨、珍珠飾品、椰雕工藝品以及當地的紀念品。空氣中混雜著海產乾貨的鹹香以及小吃攤傳來的陣陣誘人香氣。
蘇雨卿一進入古城就如同魚兒入了水,興奮地穿梭在各個攤位前,對色彩斑斕的貝殼風鈴,造型奇特的椰殼娃娃愛不釋手。周沐陽笑著跟在她身後,負責拎包和付款,偶爾在她拿起某個誇張的頭飾往他頭上比劃時,露出無奈又縱容的表情。
林小雨則對當地特色小吃更感興趣。她拉著許蒔夕,在一個賣蝦餅的攤前排起了隊。剛出鍋的蝦餅金黃酥脆,整隻的小蝦鑲嵌其中,鮮香撲鼻。她買了好幾個,分給眾人,自己咬了一口,滿足地眯起眼:“嗯!還是當年的味道!”
許蒔夕小口吃著蝦餅,目光卻被旁邊一個賣手工編織品的小攤吸引。攤主是位上了年紀的阿婆,正在編織一個精巧的彩色繩結。許蒔夕拿起一個由藍白兩色絲線編織而成的造型簡約的手繩,仔細端詳著。
宋煜珅安靜地跟在她身側,見狀,低聲問:“喜歡?”
許蒔夕點點頭,將手繩遞給他看:“顏色很乾淨,像大海和浪花。”
宋煜珅接過手繩看了看,又看了看她纖細的手腕,直接對阿婆說:“阿婆,這個我們要了。”付完錢,他很自然地將手繩套在了許蒔夕的左手上。藍白相間的絲繩襯得她手腕愈發白皙。
“謝謝。”許蒔夕抬起手,看著那根簡單卻彆致的手繩,臉上泛起淺淺的紅暈,眼裡漾著笑意。
林小雨在一旁看著,打趣道:“喲,定情信物+1啊!”
宋煜珅說道:“是啊,定情信物又+1,羨慕了?”
許蒔夕沒有說話,隻是耳根有些微紅。
“誰羨慕了?跟誰沒有似的。”林小雨反駁道。
兩個人鬥嘴不相上下,最後林小雨被許蒔夕拉到一邊,讓她不要跟宋煜珅鬥了,大人不記小人過。
五人繼續閒逛,路過一家老字號的糖水鋪,便進去歇腳。點了招牌的椰汁西米露,清補涼和楊枝甘露,冰冰涼涼,甜而不膩,瞬間驅散了行走的燥熱。
從糖水鋪出來,陽光正好。他們沿著古城牆慢慢走著,斑駁的光影透過樹葉縫隙灑下。路過一個賣複古懷舊小玩意的店鋪,蘇雨卿和周沐陽在裡麵找到了兒時玩的鐵皮青蛙和泡泡膠,玩得不亦樂乎。林小雨則買了幾張印有玉州風景的明信片,說要寄給遠在國的朋友。
許蒔夕和宋煜珅落在後麵幾步。許蒔夕看著前麵嬉笑打鬨的三人,又看了看身旁的宋煜珅,忽然輕聲說:“感覺好像回到了高中。也是這樣,漫無目的地逛,看到好吃的就買,看到好玩的就停下來。”
宋煜珅“嗯”了一聲,目光掠過她手腕上的藍白手繩,又看向前方熟悉的夥伴身影,淡淡道:“有些東西沒變。”
是啊,古城依舊,海風依舊,身邊的人也依舊。變的,或許是彼此間更深厚的牽絆。
中午,他們根據陳岩的推薦,找到了一家藏在巷子深處的老牌海鮮粉店。店麵不大,卻坐滿了本地食客。濃鬱的湯底,爽滑的米粉,鋪滿了鮮蝦、蛤蜊、魚片和嫩滑的魚丸,再撒上一把香菜和炸蒜蓉,鮮美得讓人恨不得一日三餐都吃海鮮粉。
吃飽喝足,下午的行程更加隨性。他們參觀了當地的民俗博物館,了解了玉州的文化和航海曆史;又在古戲台前駐足,聽了一段不太懂卻韻味十足的當地戲曲。
夕陽西下時,五人提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蘇雨卿買的各式紀念品,林小雨搜羅的特色零食和明信片,許蒔夕手腕上新增的手繩,以及周沐陽被迫戴上的一個搞怪草帽,至於宋煜珅,他沒什麼想要買的,與其說沒有什麼想要買的,倒不如說許蒔夕沒有什麼想要的了。
大家都心滿意足地往回走。
回到岩海小築,將東西放好,疲憊感也隨之襲來。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充實而快樂的笑容。
晚餐比較簡單,是表嫂用當天捕撈的新鮮海魚熬的海鮮粥,配了幾樣清淡小菜,暖胃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