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個海島下麵的沙層裡是有水的,但都是入侵的海水。
總而言之,這個海島就是一個漂浮在大海上的大沙丘。
在鬆散的海沙上是難以建造永久性房屋的,除非打幾十米地基到達下麵的礁石層。
所以基於以上種種原因,這個島雖然麵積不算小,一直以來也沒有永久性居民,更不要說開荒種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種沒有居住價值,也缺乏耕種價值的小沙島,怪不得上麵要放棄,實在救不回來。
如果要把這個島救回來,很明顯,必須要讓它擁有堅實的地基,固定在深處的岩石上,讓它不再隨著海浪的衝擊而移動,不再被逐漸侵蝕。
另外,還要阻止海水倒灌,讓小島地下達到可以存儲淡水的條件。
如此才能對小島進行綠化和改造,建造永久性房屋,達到可以居住的條件。
那麼如何才能給小島打造一個堅實的地基呢!
許關第一個就想到了矽酸鹽纖維。
這種東西強度高、抗性高,耐腐蝕,更重要的是,變成矽酸鹽纖維後體積會增大,可以提升海島的海拔高度。
目前,新月沙島的平均海拔不到1米,就像是趴在海裡的一片樹葉。
如果能將海島中心區域的高度提升到10米以上,將大大提升抗風浪、防止海水侵襲的能力。
製造矽酸鹽纖維的原料是不缺的,普通沙子就行!
小島上最不缺的就是沙子,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矽、矽酸鹽,以及長石、石英、雲母、貝殼碎片等礦物顆粒,是製備矽酸鹽纖維的天然材料。
焜耀汽車已經研究出了製備矽酸鹽纖維的方法,主要辦法就是使用一種催化劑,在無氧、高壓的環境下,讓各種矽的化合物進行反應。
沙島深處的地下,是天然的無氧、高壓環境。
將催化劑注入海島地下,讓海沙進行緩慢的反應,不出幾個月,就可以製備大量的矽酸鹽纖維,讓海島底部和天然岩石層連接起來。
如此,整座海島將固定起來,不會繼續移動。
不但可以提升新月沙島的海拔高度,還可以很好地隔絕海水的倒灌,讓海島中央區域形成淡水儲水層。
當然了,這個辦法在原理上看似非常簡單,但在實際操作當中會相當困難。
就像整體移動房屋,或加高房屋一樣,用很多千斤頂將房屋抬升,然後在下麵重新填充地基或者加蓋一層。
但房屋麵積一般不大,而這座島足有多畝,要將這麼大塊的“房屋”整體抬高,需要大量、周密的計算,要全島統籌抬高,不然島嶼會傾斜或者斷裂。
在抬高的過程中,還要使用地質雷達探測儀和靜力觸探儀,不斷地監測矽酸鹽纖維的生成情況。
分析地層垂直與水平變化、測定地基承載力、判彆砂土液化可能性並提供土層力學參數。
簡單說,就是通過一係列的儀器,實時監控地下土層以及岩層的變化,通過檢測數據不斷修補、修正有漏洞的地方。
基本原理已經搞明白了,但如何往很深的地下灌注催化劑呢?
現實中有很多種類的鑽井或者打孔設備,還可以往地下灌注液體。
但是這個辦法實在不好操作。
首先,需要往新月沙島上運輸大量的打孔設備,動用大量的技術人員。
其次,工作量很大,整座海島不知道要打多少孔,1萬多畝,估計要打幾百萬個孔,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馬月去。
其三,如果用這一類設備灌注催化劑,不但很難隔絕空氣,而且很難讓催化劑均勻分布。
催化劑不能均勻分布就很致命了,非常難以達到均勻抬升的效果。
到時候,島表麵就會變得高低起伏,而且地下深處會變得洞隙橫生。
最要命的是,打孔的時候必然要一次性灌進去足夠的催化劑,不可能一點一點地分批灌進去。
一次性灌注催化劑,地下的催化反應肯定會很激烈,讓沙島隆起一次性快速成型,完全不給修補的時間和機會。
到時候,一天之內隆起好幾米,不知情的還以為地殼變動了呢!
單是這麼一想,這個辦法簡直全是弊端,完全不具備可行性。
許關陷入沉思,有沒有一種辦法,一方麵能夠讓全島範圍內同時進行反應,另一方麵讓催化緩慢釋放,反應比較溫和?
隻要反應夠均勻、夠溫和,即使出現漏洞,也有足夠的時間去修補和修正。
許關看著光禿禿的海島,大腦急速運轉,不多時,一個省心、省力又極具可行性的辦法逐漸冒了出來。
喜歡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請大家收藏:()基因改造後,我帶全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