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眠…’說的內容,我潛意識裡也有類似的猜想——所以他一解釋,我馬上就能理解,甚至有種‘對,就該是這樣!’的感覺。
但問題是,如果讓我自己表達,我隻能想到‘我覺得……’
這就是‘專業思維’和‘直覺猜想’的差距——他的猜想有理論支撐前額葉發育、髓鞘化、神經可塑性),邏輯一環扣一環;而我的‘覺得’隻是模糊的直覺,沒有體係,所以一直無法確定。
正豁然開朗著,我興奮地摸出煙盒叼上一根,下拉頁麵想看看有無新回複——
卻猛地愣住。
那條詳儘的回複的下一層,竟靜靜躺著四個字:
【你覺得呢?】
發帖時間顯示703,而這條回複的時間是748。
煙灰簌簌落在鍵盤上。
我有點懵……
問我?不可能吧?
從他最初的回複就能看出來,用的全是學術專業術語,發現我的追問是口語化後,才明顯減少術語免得我看不懂,最後的回複甚至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加比喻給我“填鴨”式講解……
所以他知道我和他不同頻。那這反問是什麼意思?想聽我胡扯?
我深吸了口煙,琢磨了半晌,一個有點不太能接受的想法冒了出來——他莫非是等我稱讚他?
我:(′?_?`)
不能吧?這個想法讓我自愧不已,我覺得不該用自己的邏輯去丈量大佬的想法。
但是……
首次回帖就甩出一堆我沒見過的學術名詞,而且他明知我不懂、與他不同頻,我跟他闡述我的觀點有用?他想聽?
雖然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冒犯,多年的經驗還是讓我嘗試性打字回複:
【大佬,我覺得您說的相當沒錯!您的觀點我看完後,立馬融會貫通打通了任督二脈!能再請教您一下嗎?
您覺得這種同化過程會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說,一個少年時期的人晚上可能就是不睡覺,但整合進來的中年認知會告訴他‘你得睡’。雖然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可能沒法完全執行這個指令,但這種影響會不會慢慢改變他未來的認知發展呢?】
點擊發送後,等了一會見沒回帖,估計對方不在線,於是去洗漱。
……
站在出站口,我遠遠就看見董姝予。
她穿了一條深紫色寬鬆長褲,上身是一件純色連帽衛衣,正一邊隨著人群往外走,一邊朝接站的人群張望。看到我後,她一臉欣喜地朝我揮手。
我留意了下她的頭發,比上次見麵時短了一些,顯然是這次染發時順便修剪了長度。
等她檢票出站後,徑直朝我奔來,我嘴角一揚,隨手將指間的煙撚滅後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