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心裡怎麼琢磨都不是滋味,偏偏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就是不安。
最後發覺自己開始內耗了。
驚醒過來,我立馬強行壓下不安的情緒,控製著車速,小心翼翼地開了回去。
下了高速,先給董姝予打了個電話報平安。意外的是,她說那隻烏龜被她媽在衛生間馬桶後麵找到了……
我因為知道老爸那兒還有頓罵等著我,所以沒跟她多聊就掛了。
老爸肯定是準備噴我的,我心裡很清楚,但我無所謂。要是平時,我可能還會給點麵子,誠懇認個錯;但今天我心情不太好,連敷衍的表情都欠奉。
到了酒店,老爸看到我就繃著臉。
等我把鑰匙還給他,告訴他車完好無損開回來了,就是油不多了。他直接跳起來問我那床單怎麼回事。
我立馬“深刻”表達歉意:自己不小心,以後不去了,已經深刻反省。
他接著問我為什麼把車開出那麼遠,還敢上高速?
我立馬“深刻”表達歉意:自己不小心,以後不去了,已經深刻反省。
他又問我為什麼明明自己要求複讀、自己定的假期補課,卻臨時變卦讓我媽請假?
我立馬“深刻”表達歉意:自己不小心,以後不去了,已經深刻反省。
……
老爸聽著我用一成不變的說辭敷衍他,他盯了我半晌。我也無所謂地看著他……
最後他氣笑了,還挺開心地讓我“滾犢子”,說看我煩。
我聳了聳肩就走了,確實沒心情多敷衍他。
其實這種結果在我預期內。
他問的這幾個問題裡,唯一真正在乎的是我把床單燙了這事,但不是賠償的問題,是背後的動機。
另外,他關注的是我開車去了y城。他能準確說出我走了高速,明顯是老媽跟他通氣了。
我老爸這種人要的不是過程,是動機和結果。結果已經發生了,他無非是想找個由頭發泄怒氣罷了。
所以我說什麼,其實都一樣。
我要是換個態度,他沒準還多罵幾句找找感覺;像我這樣的態度,倒讓他懶得罵了,但估計再借車可能要費點勁了。
至於下次?下次再說吧,我心情還是很煩躁。
從酒店出來,到家後再次撥通董姝予電話,告訴她沒事了。
簡單聊了幾句掛了電話,又給我媽打了個電話,告訴她我到家了。她說晚上回來再說,還告訴我明天早上她送我返校。
我歎了口氣,回到臥室躺了會。覺得無聊,就起床打開電腦,想看看有沒有新的回帖。
有,還不少。
我刻意去尋找之前那個《青少年和中年思維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人生經驗嗎?》的帖子,想看看那個‘不眠大佬’又給我回帖了沒有。
翻了一下,還真回了。
我去見董姝予之前最後請教他的問題是——《少年時期的人晚上可能就是不睡覺,但整合進來的中年認知會告訴他‘你得睡’。雖然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可能沒法完全執行這個指令,但這種影響會不會慢慢改變他未來的認知發展?》
……
他是這麼給我回複的:
【1.“成人認知”如“該睡覺”)是高級種子:它自帶長遠眼光,能引導少年腦前額葉\神經效率尚弱)的發育方向,不會因土壤差而爛掉。
2.“做不到”是硬件問題:“該睡”前額葉司令部指令)和“不想睡”邊緣係統獎賞中心衝動)衝突。青少年司令部信號弱髓鞘化未完),壓不住造反。
3.關鍵在“掙紮”本身:每次嘗試執行“該睡”即使失敗)都激活前額葉、強化健康神經連接;衝突感扣帶回)促進學習;逼出的小策略如藏手機)就是神經可塑性在“調教”未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