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回:我認為是“知道”但“做不到或想不透”】
【我:您能舉個例子麼?】
【輪回:你多大?】
我有些疑惑他為何這麼問,但想了想這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便回複:【19歲,正在高三。】
【輪回:那可以說簡單點,不用舉彆的例子。你小時候去過女浴池嗎?】
我遲疑地看著他的消息,撓了撓頭,坦誠地回複:【去過,但那時候還不懂事。】
【輪回:對,我這麼問沒彆的意思。我小時候我媽也帶我去過公共浴池。你琢磨一下,結合你在論壇發的那個話題:如果你現在19歲,返回到還能去女浴池的四五歲年紀,你再去女浴池會怎麼樣?】
看著他的消息,我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
接下來的回複也證實了我的想法——
【輪回:首先我聲明沒有彆的意思,隻是覺得這個例子比較好理解。這也是你那個帖子後麵其他網友灌水時討論的內容。有人說小時候去女浴池不懂事,如果按你帖子裡那個說法,如果真能回到小時候再去一次女公共浴池會怎麼樣。】
【輪回:我感覺通過剛才的聊天你應該意識到了:如果真發生那種情況——比如你現在19歲的認知,重回四五歲的身體,被異性帶進女浴池——哪怕你帶著19歲的認知,但四五歲兒童的大腦發育階段會阻止你想那些與性相關的東西,因為與性衝動相關的神經回路那時根本還沒發育成熟!】
【輪回:所以嘛,那種情況下,不僅不會有生理反應,甚至也不會有刻意去看異性胴體的想法。就算你19歲的認知讓你意識到“該去看”,但你看了也根本不會有什麼感覺。[陰險.jpg]】
就是四五歲根本不具備產生複雜情緒和生理反應的神經基礎?看著他的回複,我感覺以前隱隱察覺到的問題徹底被他點醒了,於是詢問:【但會察覺到自己該去看,會懷疑自己為什麼不去看對嗎?甚至延伸出不懂自己為會什麼沒感覺對嗎?】
【輪回:對!能讓你去想這些的其實就是我剛才說到的“元認知”】
我豁然開朗,立馬追問自己的這幾天自身遇到的問題:【那如果在五六歲的身體裡反複思考自己為什麼沒生理反應,反複琢磨自己的好色欲和羞恥心——這種五六歲本來就沒發育出的思維——會怎麼樣?大腦宕機?】
【輪回:這個倒是沒有探討過,我個人覺得可能會有兩種結果,一個是強迫性思考,另外是進行合理化嘗試。】
【輪回:這種“想不通”可能會演變成一種強迫性的、反複的、無解的內耗思考,消耗大量心理能量,甚至導致焦慮。就像對著一個沒有按鍵的遙控器反複按,期待有反應,隻會帶來挫敗。】
【輪回:或者“合理化”嘗試:大腦可能會試圖“重新解釋”這種缺失。例如:“可能是因為我現在身體太小了”、“也許是我19歲記憶出錯了?”、“可能我之前就是個性冷淡?”......】
【輪回:當然,這是我的猜想,我覺得無非是思想過度產生的“割裂感”、慢慢通過“回避”或“合理化”來處理這種矛盾。】
【輪回:其實我覺得這種問題認知神經專業可能探討更多一點,我受專業限製,剛才說的僅僅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看完他回複的內容,隻能內心暗自歎息,不用問彆的專業了,我沒渠道也不需要了,結合我的情況,他說的很準,我也徹底明白了自己的情況。
感覺暫時沒什麼想問了,正好想發消息感謝時,他發來下線的消息
【輪回:下了,88】
回複感謝和拜拜後,我拿著手機出去抽了根煙才全部消化他說的內容。
重新躺回床上心中泛起無奈,懂是懂了,但暫時自己做不了什麼,甚至他說的問題我自己也都意識到了,隻不過說不清楚而已。
不過,他說的“割裂感”我之前已經經曆過了,現在也不斷通過“合理化”在化解,甚至儘量不讓自己過度思考。但“回避”?
我好像自重生見到董姝予之後,就一直被董姝予推著走。如果不是她推動著,我似乎並不想主動做什麼,包括去看心理醫生,還有複讀。我這心態算逃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