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補充建議。”
全場安靜了一瞬。
主管點頭:“你說。”
他站起身,語氣平穩:“最近關於專欄的討論很多,我認為不該回避,反而可以借勢做一次跨部門聯動。比如,把社群中高情感投入的用戶轉化為線下活動的誌願者,用他們的親身經曆做宣傳素材。”
林濤皺眉:“這種粉絲經濟風險太大,萬一後續塌房怎麼辦?”
“那就用數據說話。”吳一處打開投影,調出一張圖表,“過去七天,社群成員的日均有效學習時長提升了37,負麵情緒詞使用率下降一半以上。這不是追星,是行為模式的真實遷移。”
會議室裡有人低頭記筆記。
他接著說:“質疑聲越大,說明觸達的共鳴越深。我們不是在運營一個網紅,而是在觀察一場集體覺醒的雛形。”
說完坐下,沒人接話。
林濤乾笑了兩聲:“說得挺好,就是不知道落地效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已經聯係了幾位願意出鏡的讀者,”吳一處打斷他,“明天就能拿到首批訪談素材。如果需要,我可以單獨做個彙報。”
主管沉吟片刻:“先做個小範圍試點吧。”
散會後,李鐵柱的好友申請突然彈了出來——原來他也看到了新聞,二話不說直接發來一段語音:“一處,需要人手吱一聲,咱們五人小隊隨時待命!”
吳一處笑著回複:“老規矩,遠程支援就行。正麵剛的事,我來扛。”
夜深了,他坐在書桌前,重新看了一遍所有資料。
屏幕上,ppt的標題頁靜靜亮著:
《真實見證計劃:一場關於信念與改變的社會實驗》
他點了保存,然後打開手機相冊,翻到最底下一欄。
那裡存著一段視頻,是那個山區孩子第一次讀完故事後錄的。畫麵晃動,小男孩站在教室門口,聲音不大但很穩:“我也想成為彆人口中的‘吳一處’。現在開始,我要好好讀書,以後幫更多人站起來。”
吳一處盯著看了很久。
然後他在文檔末尾加了一句備注:
“這不是小說,也不是炒作。
這是一個普通人,用曾經照亮自己的光,去點燃彆人的火。”
窗外,晨光微露,樓下的早點攤已經開始支鍋燒油。
他合上電腦,起身泡了杯咖啡。
熱氣升騰中,手機又響了。
是社群運營負責人發來的消息:
“第一批見證者材料收到了,有辭職信,有成績單,還有一個媽媽錄了孩子背單詞的視頻……他們問,什麼時候發布?”
喜歡學渣的傳奇人生請大家收藏:()學渣的傳奇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