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兩點的星盾實驗室,隻剩下顧寒舟辦公室的燈還亮著。他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將最後一份文件鎖進保險櫃。窗外突然閃過一道車燈,隨後是急促的刹車聲。
安保主管的聲音從對講機裡傳來:"顧總,有位自稱鬆下技術總監的訪客,沒有預約但說有緊急事務。"
佐藤健一走進辦公室時,西裝上還帶著雨水的氣息。他直接打開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是一份加密郵件:"我們內部的技術人員發現,neurosart的芯片裡藏著一個後門程序,可以繞過所有防火牆。"
顧寒舟放大代碼截圖,瞳孔驟然收縮——這正是萊恩教授警告過的軍方級入侵協議。
"最棘手的是,"佐藤壓低聲音,"蘋果公司上周收購的ai團隊裡,有三個是neurosart的核心工程師。"
安寧被緊急電話叫醒時,窗外還是一片漆黑。她趕到會議室時,林妍已經在分析代碼樣本。
"這不是普通的數據竊取程序,"林妍的聲音有些發顫,"它能通過腦電波設備反向影響使用者的情緒狀態——輕度焦慮、莫名恐懼,甚至..."
"群體性暗示。"顧寒舟接上她的話,轉向佐藤,"鬆下打算怎麼處理?"
佐藤從公文包取出一枚芯片:"我們逆向工程了樣本,發現唯一的阻斷方式是..."他停頓了一下,"更強的神經信號覆蓋。"
星辰高層閉門會議持續了整整十二個小時。當法務總監第三次強調"醫療設備監管法規"時,顧寒舟突然拍案而起。
"這不是商業競爭!"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炸開,"他們在往人腦裡裝木馬程序!"
安寧從未見過他如此失態。她悄悄遞過一杯冰水,手指在杯壁上輕敲了三下——這是他們大學時代就有的暗號:冷靜。
"佐藤帶來的芯片架構很有啟發性。"林妍調出設計圖,"我們可以開發一種"神經守護者"模塊,持續釋放特定頻段的安定波,抵消外界乾擾。"
技術副總立即反對:"這相當於給人腦裝殺毒軟件,倫理委員會永遠不會批準!"
"除非..."安寧突然想起什麼,"我們不提防禦功能,隻宣傳它是"專注力增強器"。"
會議室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用商業包裝掩蓋技術真相。
顧寒舟的目光掃過每一張麵孔:"舉手表決吧。記住,這個決定可能會讓我們所有人後半生在法庭上度過。"
十四隻手陸續舉起,在晨光中形成一片剪影。
趙小蔓抱著一摞資料撞開實驗室大門時,所有人都抬頭看向她。
"我找到了!"她氣喘籲籲地將一本發黃的筆記本拍在桌上,"張教授1987年的實驗記錄,裡麵詳細記載了腦波穩定技術!"
林妍翻開泛黃的紙頁,手指突然停在某一頁:"這個公式...萊恩教授的防火牆就是從這裡演化來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筆記末尾的簽名——除了張明遠,還有鬆下山下的日文署名。顧寒舟立即撥通了佐藤的電話。
"山下會長確實在八十年代訪問過中國。"佐藤確認道,"但沒人知道他和張教授有合作。"
當天下午,一架私人飛機降落在虹橋機場。八十六歲的鬆下山下親自帶著一個鈦金屬箱來到星盾實驗室。箱子裡是三十年前他與張明遠共同研發的原型機。
"當年我們約定,"老人的中文帶著濃重口音,"這項技術必須等世界準備好才能公開。"
他顫抖著按下原型機開關,儀器發出輕微的嗡鳴。林妍的腦電波監測圖立刻變得平穩如鏡麵。
"頻率調諧!"星辰的首席科學家驚呼,"他們早就解決了神經乾擾問題!"
山下取出一封泛黃的信:"張君當年說,如果有一天技術被濫用,就讓我把這個交給他的繼承人。"
林妍展開信紙,父親熟悉的字跡讓她瞬間淚如雨下:"真正的防護不在技術,而在人心..."osne中心人頭攢動,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正在進行。當ceo演示新款airpods的"專注模式"時,紐約時報的記者突然舉手提問:indguard"技術有何區彆?尤其是關於神經數據安全的部分。"
會場瞬間安靜。大屏幕上,ceo的笑容僵硬了一秒:"我們尊重用戶隱私,所有處理都在本地完成。"
與此同時,上海星辰實驗室裡,技術人員正在監測來自加州的信號。突然,警報聲響起。
"捕捉到特征碼!"工程師大喊,"蘋果設備在嘗試建立神經數據回傳通道!"
林妍立即啟動阻斷程序,但更令人震驚的是——信號源顯示這些數據並非發往蘋果服務器,而是neurosart在新加坡遺留的某個節點。
"張維還在控製這些設備?"安寧難以置信地問。
顧寒舟調出監獄探訪記錄:"不,他這半年隻見過一個人——他的大學室友,現在在蘋果擔任健康技術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