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青溪鎮籠罩在薄霧中,書院簷角的銅鈴在晨風中發出清脆的聲響。張領軍站在書院門前,望著那塊他親手題寫的"知行合一"匾額,神色平靜如水。
"先生早!"幾個早到的學生遠遠地向他行禮。
張領軍微微頷首,轉身步入書院。今日的講堂格外安靜,學生們似乎察覺到了什麼,都端正地坐著,連平日裡最調皮的幾個孩子也規規矩矩。
"今日不講課。"張領軍站在講台上,目光掃過一張張稚嫩的麵孔,"我要離開青溪鎮了。"
學堂內頓時一片嘩然。
"先生要去哪裡?"瘦高個的李文猛地站起來,聲音發顫。
"遠行。"張領軍簡短地回答,"臨彆前,有幾句話要囑咐諸位。"
學生們安靜下來,眼巴巴地望著他。
"讀書明理,重在踐行。日後無論你們走哪條路,望記住:立身以正,待人以誠,處事以明。"張領軍的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李文。"
被點名的瘦高個少年立刻站直了身子。
"你誌向遠大,但切記欲速則不達。治國平天下,先從修身齊家開始。"
"學生謹記先生教誨!"李文深深一揖,眼圈已經紅了。
張領軍又看向其他學生,一一囑咐。這些相處半年的少年們,此刻都紅著眼睛,不舍地望著他們敬愛的先生。
最後,張領軍從袖中取出幾本手抄冊子:"這是我整理的讀書筆記和實務要略,留給諸位參考。"
陳院長聞訊趕來,長歎一聲:"張先生當真要走?"
"緣聚緣散,本是常理。"張領軍拱手道,"多謝院長這半年來的照拂。"
"唉,青溪鎮留不住先生這樣的高人呐。"陳院長搖頭,"隻望先生日後得閒,能回來看看這些孩子們。"
張領軍不置可否,隻是深深一揖,轉身離去。身後傳來學生們的啜泣聲,但他沒有回頭。
院門外,蘇清荷已收拾好簡單的行裝等候。見他出來,輕聲道:"都說完了?"
"嗯。"張領軍接過她手中的包袱,"去和街坊們道個彆吧。"
兩人沿著熟悉的石板路緩步而行,向這半年來相熟的街坊一一道彆。
糧鋪的趙掌櫃聽說他們要離開,連忙包了一大包乾糧:"路上吃,路上吃!張先生教的那些算術法子,可幫了我大忙了!"
鐵匠老王塞給張領軍一把精致的匕首:"自己打的,帶著防身!"
就連平日不怎麼來往的胭脂鋪老板娘,也硬塞給蘇清荷幾盒上好的麵脂:"西域風沙大,這個滋潤皮膚最好了..."
行至鎮口,張領軍忽然轉向山上的方向:"再去一趟靜心寺。"
靜心寺依舊古樸清幽,但今日山門前多了個小沙彌,似乎早知他們會來。
"住持師父在後院等二位。"小沙彌合十行禮。
老和尚正在梅樹下煮茶,見二人到來,微微一笑:"要走了?"
"大師早已知曉?"蘇清荷驚訝地問。
"緣起緣滅,自有定數。"老和尚示意二人坐下,"那八卦靈龜既現,二位便該啟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