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當天際剛剛泛起一抹灰白。
龐大海帶著他的兩個老婆,在煥然一新的廚房裡,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美食革命。
他用最細膩的麵粉,加入了從異獸身上獲取的油脂和一種能天然發酵的菌菇粉末,揉出了前所未有的、鬆軟而富有彈性的麵團。
當第一爐金黃色的、散發著濃鬱麥香和奶香的、鬆軟得如同雲朵般的麵包,從他改造的烤爐中被取出時,一股霸道的、能勾起人最原始食欲的香氣,瞬間席卷了整個庇護所。
這一天,庇護所所有人的午餐,不再是堅硬的烤餅,而是鬆軟的麵包、筋道的麵條,和用肉湯熬煮的、濃稠香滑的麵疙瘩。
人們在吃飯時,幾乎是虔誠的。
他們細細地品味著細膩的口感,感受著純粹的麥香在味蕾上綻放。
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食物的改變,這是一種生活品質的、天翻地覆的飛躍。
當物質的極大豐饒,帶來了味蕾的狂歡之後,精神世界的變革,也悄然開始。
一場技術革命,也在林風的腦海中,悄然醞釀。
“雷鳴磨坊”的成功,讓他徹底驗證了庇護所目前的工業製造潛力。
他的目光,開始從“重工業”轉向“輕工業”,從解決“生產”問題,轉向解決“生活”問題。
一個下雪的午後,他看著女人們在冰冷的河邊,用手搓洗著堆積如山的、換下來的衣物,她們的雙手被凍得通紅,關節腫大。
儘管有了自來水,不用再去河邊取水,但洗衣,依舊是一項在冬天裡極為痛苦的勞作。
“我們已經有了電,有了旋轉的機械,為什麼還要用手?”
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於是,僅僅一個星期後,在李向賓和龐大海的通力協作下,這個星球上第一台“洗衣機”,誕生了。
它的結構,同樣充滿了林風式的、簡單粗暴的實用主義風格。
它是一個巨大的、用厚木板和鐵皮打造的、做了嚴密防水處理的臥式滾筒。
滾筒的內部,固定著幾根模仿人手搓洗衣物的木製凸起。一台小功率的電機,通過一套簡單的皮帶傳動係統,帶動著這個滾筒,以一個恒定的速度,緩緩地、周而複始地轉動。
當第一批臟衣服,混合著一種用草木灰和獸脂製作的、最原始的“肥皂”,被扔進滾筒,注入清水,然後電機啟動時,女人們圍在旁邊,好奇地看著大家夥“咕嚕咕嚕”地自己轉動。
半個小時後,當電機停止,汙水被排出,沾滿了白色泡沫的、乾淨的衣服被取出來時,所有女人都發出了不可思議的驚呼。
洗滌的效果,比她們用儘全力搓洗一天,還要乾淨!
從洗衣機,到能夠快速切割巨大木材的電動圓鋸,再到利用水塔壓力和簡單閥門控製的、真正意義上的“淋浴噴頭”……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一件又一件在舊時代看來稀鬆平常,但在這個世界卻如同神跡般的“家用電器”和“便民設施”,在林風的設計下,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
庇護所,徹底告彆了“原始”這兩個字。
它變成了一個充滿了蒸汽朋克風格的、自給自足的、初步實現了電氣化和自動化的微型工業文明體。
人們的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舒適、便捷和體麵。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生產、學習、訓練,整個庇護所充滿了蓬勃的生機和昂揚的鬥誌。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這份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安寧中時。
林風,這位庇護所的締造者和最高領袖,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也更加憂慮。
一個秋日的黃昏,他獨自一人,站在庇護所最高的了望塔上,俯瞰著下方這片由他一手創造出來的“世外桃源”。
炊煙嫋嫋,燈火璀璨。
一切都顯得那麼的美好,那麼的井然有序。
但林風的眼中,卻沒有絲毫的滿足。
他的目光,越過堅固的圍牆,投向了遠方無儘的、籠罩在暮色中的、充滿了未知與危險的蒼茫大地。
他看到了,這片“世外桃源”,是何等的渺小,何等的脆弱。
整個庇護所,,滿打滿算,也不到二十人。
這麼一點人,能做什麼?
當工業革命這頭猛獸啟動的時候,就算是林風,也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興奮。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擴張,再生產。
擴張的念頭一旦生根,便如燎原之火,再也無法遏製。
林風的決定,在庇護所的核心決策層,引起了小範圍的震動。
“主動外出,大規模搜索幸存者?”
在燈火通明的研究室裡,秦嵐的眉頭緊緊地鎖了起來。
“先生,這個計劃的風險,實在太大了。我們對異星的了解,還僅限於庇護所周圍幾十公裡的區域。更遠的地方,有什麼樣的地形?潛伏著何等恐怖的異獸?存在著哪些未知的危險?我們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