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7月下旬,水上部隊減少到1200人,陣地設施幾乎遭到徹底破壞,第一線官兵已處於毫無掩護、完全暴露的狀態。
戰壕積滿雨水,官兵們浸泡在齊腰深的水中。
日本33軍本多才政中將獲悉密支那守備隊的命運危殆,決定向水上及守備隊頒發嘉獎狀,但偵察機無法飛臨密支那上空,隻好以電報傳達。
7月下旬,密支那守備隊已瀕臨絕境,此時,如退守伊洛瓦底江東岸,將是最後的生存機會。
丸山大佐不知道“死守密支那”的命令,向水上建議,與其全體無謂犧牲在密支那,莫如迅速轉移到江東岸,據守馬揚高地。水上默認了這一建議。
丸山遂下令8月1日開始撤退,分批於1日、2日、3日夜間實施渡江。
部隊按計劃成功渡江後,逐次集結在熱帶叢林中,幸存者減至約800人。
這逃走的800人猶如驚弓之鳥一般,慌不擇路地衝進了特戰第1師兩個團布下的天羅地網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特戰第1師的1團和2團都是步兵編製。
陳哲利用美國人提供的先進裝備,將3團、4團和5團打造成了兩個強大的坦克團以及一個機動性極強的摩托化步兵團。
其中,坦克營被一分為二,一半劃歸3團,另一半則歸屬於4團。
而炮營則與5團合並,共同組建起了摩托化步兵團。
當丸山大佐率領著那800多名殘兵敗將如無頭蒼蠅般闖入熱帶叢林並完成集結時,陳哲毫不猶豫地下達了作戰命令。
首先,偵察連迅速出動,如鬼魅般穿梭於叢林之間,以確定敵人的確切位置。
偵察連傳回準確情報,重炮營便如雷霆萬鈞般發起猛烈炮擊。
一時間,炮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將敵人藏身的區域炸得地動山搖。
麵對如此強大的火力壓製,這800名日軍可謂插翅難逃。
陳哲手中握有兩個團外加一個營,總計4000多人的兵力,圍剿這區區800名日軍簡直就是易如反掌,綽綽有餘。
他采用了三麵圍困,一麵出擊的戰術,全殲了這800餘人,沒有放過任何一個日軍。
陳哲的這次行動完全是他個人的決定,沒有通知任何人。他獨自策劃並執行了整個計劃。
然而,在戰鬥結束後,他並沒有將這份功勞據為己有。
相反,他讓湯姆去向史迪威將軍彙報情況,並把所有的功勞都歸給了湯姆和聯絡小組。
陳哲對這點小小的功勞根本看不上眼,他認為這隻是他眾多成功行動中的一次而已。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將這份榮譽讓給了湯姆和聯絡小組,讓他們去享受這份應得的獎勵。
史迪威將軍在聽取了湯姆的彙報後,對這次行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儘管功勞被記在了湯姆和聯絡小組的頭上,但史迪威將軍憑借著他敏銳的洞察力,還是察覺到了陳哲在這次行動中所展現出的卓越指揮能力。
喜歡烽火淞滬請大家收藏:()烽火淞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