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第1師所派出的小分隊采取了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打擊方式,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在每次出擊中,他們不僅成功地消滅了敵人,還繳獲了大量的日軍武器。
這些武器對於美軍官兵來說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寶貝,無論是日軍的步槍還是頭盔,都備受他們的青睞。
陳哲深知這些武器對於美軍和英軍的吸引力,所以他對官兵們通過這種方式賺取一些小錢持支持態度。
他經常會與官兵們交流,講述國內外的各種事情,讓他們了解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國家也有中國人居住。
他鼓勵官兵們學習英語,以便在戰後有更多的選擇,可以移民到東南亞或香港等地。
然而,陳哲並不確定有多少人真正聽進去了他的話。
他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希望官兵們能夠存下一些錢,以應對國內可能爆發的內戰。
畢竟,他們已經經曆了漫長的抗戰歲月,從1937年開始,一直打到了現在的1944年,整整七年時間。
在這期間,許多兄弟都不幸犧牲了。
陳哲的弟弟妹妹也一直跟隨他一同作戰,如今都在特戰第1師中服役。
原本,他計劃在離開西安時就讓他們返回家鄉。
然而,一旦將他們帶出那個封閉的環境,他們的思想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們不再滿足於做那隻井底之蛙,而是渴望跟隨部隊一同出國,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在蘭姆伽這個地方,陳哲展現出了他的機智和人脈。
他請求湯姆幫忙,成功地找來幾位華裔美軍和華僑,讓他們為陳家的幾位後輩補習文化知識。
這樣一來,這些年輕人不僅能夠學習到先進的知識,還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增長見識。
陳哲則悠然自得地喝著可口可樂,嘴裡叼著雪茄,儘情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時光。
他知道,戰爭的緊張與壓力總是如影隨形,但在這一刻,他選擇讓自己放鬆一下。
美國人給受訓部隊大量配備了最新的無線電步話機。
陳哲敏銳地意識到,這意味著反攻的時機即將到來。
他開始收攏自己的部隊,加強對人員的管理,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以確保部隊隨時處於最佳狀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密之那戰役。
密支那作為緬北地區的重要城鎮,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它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西岸,恰好處於緬甸縱貫鐵路的儘頭,這使得它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從這裡出發,向南可以連接到八莫,向西則能夠抵達孟拱,向北則通向孫布拉蚌和葡萄。
此外,還有一條通往甘拜迪的公路,繼續向東延伸大約一百裡,就可以到達中國的騰衝。
伊洛瓦底江在密支那城東側轉彎後向南流淌,最終彙入八莫。
密支那的周圍環繞著許多山脈,這些山脈的海拔高度大約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
在城區的西北部,有一片地形稍有起伏的小平原,其縱橫長度均達到了11公裡。
這片平原上覆蓋著茂密的叢林,給人一種鬱鬱蔥蔥的感覺。
鐵路自南向北穿過密支那城,然後從日軍的兵營和射擊場處折向西行。
在城市的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座飛機場。
其中,西飛機場仍然可以正常使用,而北飛機場以及計劃建設的東飛機場則需要進一步的整修和建設,才能夠投入使用。
緬甸日軍對密支那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早在1943年夏季,他們就派遣了第18師團第114聯隊駐守密支那及其周邊地區。
在密支那戰鬥爆發前夕,日軍在密支那的防守力量主要包括:第114聯隊第1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1個步兵小隊、機槍中隊的1個小隊以及大隊炮的1個分隊;第2大隊的1個步兵中隊;聯隊炮中隊的半部,其中包含1門野炮和2門速射炮;通信隊的主力;機場守備隊以及憲兵隊等。這些部隊加起來大約有1200餘人。
此外,日軍第1大隊的主力被配屬給了第56師團;第2大隊的主力則部署在瓦紮一帶,負責對西側進行警戒;而第3大隊則被部署在潘丁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