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9日,中國軍隊開始從上海撤離,而日軍則緊追不舍,不肯放過這個機會。
在撤退的過程中,蔣介石委員長下達命令,要求各軍迅速撤退,避免與日軍進行決戰。
然而,由於時間緊迫,中國軍隊的撤退顯得異常倉促和混亂。
甚至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蘇嘉國防線都來不及使用,就直接越過防線撤退了。
李宗仁形容中國軍隊的撤退狀況是“潰不成軍”,簡直就是一場大潰敗。
蔣委員長也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國際上沒有對日本侵華進行乾涉,蔣委員長大失所望。
陳哲通過無線電向旅部報告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由於降雨的原因,部隊需要在蘇州停留數日進行休整。
旅部在收到陳哲的彙報後,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陳哲率領預備第一團就地展開防禦,暫時不必歸建。
同時,旅部還暗示可能會有新的任務下達,需要他們前往鎮江一線布防。
15日右翼嘉善、平望相繼陷,情勢愈急。
陳哲深知時間緊迫,他毫不猶豫地在16日這一天,果斷地率領部隊從蘇州一線撤離。
為了避免被旅部發現自己的行動,他讓通訊班果斷地關閉了無線電台。
陳哲決定提前撤退,並且不打算與旅部會合。
他心中有著自己的盤算,一旦抵達鎮江,他便可以提前布局南京保衛戰。
雖然預備第一團肯定會參與這場戰鬥,但對於船隊和重炮的安排,他另有打算。
在撤退的過程中,預備第一團與其他一些部隊不期而遇。
這種情況在撤退途中並不罕見,收編小股部隊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然而,當這些部隊麵對預一團時,他們都顯得有些畏懼,甚至連開口收編預一團的勇氣都沒有。
預一團的強大實力和陳哲果斷的決策,讓這些部隊望而卻步。
與此同時,一些小部隊遠遠地看到陳哲的德械師,也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趕緊躲得遠遠的,生怕被他收編。
不過,對於那些零散的小魚小蝦部隊,以及被丟棄在路邊的傷員,陳哲並沒有絲毫的嫌棄。
他毫不猶豫地將這些人都收編到了自己的隊伍當中。
預備第一團的戰士們每人都配備了一個糧食袋,裡麵裝著足足三斤的糧食,這讓他們在行軍途中能夠保證基本的飲食需求。
不僅如此,許多士兵的口袋裡還裝著好幾個大洋,這些錢足夠他們在需要時購買所需的物資,而不必依賴後方的補給。
預備第一團在行軍過程中有明確的規定,除了收攏散兵外,絕對不允許打擾當地的百姓和難民。
這一規定得到了嚴格執行,確保了軍隊與民眾之間的良好關係。
每次開飯時,香氣四溢的飯菜常常會引來一些走散的士兵,他們被食物的香氣吸引,紛紛前來投靠。
然而,由於道路上的好多裝備已經被其他部隊撿走,這些士兵有的隻能空著手加入隊伍。
就在隊伍行進途中,路邊出現了一隊通訊電話兵。
他們顯然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連路都走不穩了,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然沒有丟棄手中的裝備。
陳哲對這些裝備早已垂涎三尺,他毫不猶豫地將這個電話兵班直接收編到自己的部隊中,完全不顧及他們原本所屬於哪個部隊。
部隊沿著公路一路前行,從蘇州出發,目的地是常熟滬寧公路交彙處。
當他們抵達公路交彙處時,夜幕已經降臨,於是決定在此處過夜。
經過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淩晨,部隊再次出發,繼續沿著常熟段的公路向無錫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