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會戰初期,國軍軍隊可謂是傾巢而出,投入了多達29個師又1個旅的步兵力量,人數大約有28.8萬之眾。
然而,隨著戰爭局勢的發展,後期國軍更是進一步增兵,達到了驚人的64個師又3個旅,總兵力約為45萬人。
不僅如此,國軍還派出了空軍進行支援,雖然飛機數量相對較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作戰力量。
而日軍方麵,他們最初投入的兵力相對較少,僅有3個師團的步兵,約7.6萬人。
不過,隨著戰事的推進,日軍也逐漸增加了兵力,到後期竟然達到了8個師團又3個混成旅團,總人數約為24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國軍在徐州戰場還配備了臨時航空兵團,這個航空兵團下轄第1和第4兩個飛行團,以及第3飛行團。
這些飛行團的存在無疑為國軍提供了一定的空中優勢。
在改裝好裝甲車之後,陳哲又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幾場重要的軍事會議。
在這些會議中,他了解到了許多關於戰爭局勢和各方兵力部署的信息。
其中,有一條消息引起了陳哲的特彆關注。
他得知川軍第22集團軍在從第二戰區被調到第五戰區之前,竟然搶奪了晉綏軍的軍火庫。
這一行為讓川軍第22集團軍獲得了大量的湯姆森衝鋒槍和彈藥。
陳哲深知這些湯姆森衝鋒槍的威力和重要性,他心中暗自盤算著,如果能夠和第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交換一些湯姆森衝鋒槍,那麼對於他所在的部隊來說,無疑將是如虎添翼。
第22集團軍之所以搶晉綏軍的軍火庫,其實是有原因的,劉湘兼任四川省主席和第7戰區司令,有一定經濟實力,還掌握著成都等地的兵工廠;楊森則是最早投靠蔣介石的四川軍閥,又長期坐鎮重慶,掌握長江航道,也能源源不斷從省外獲得補給。真正窮到要打友軍秋風的川軍部隊,實際上主要集中在鄧錫侯第22集團軍。
鄧錫侯所部僅有2個“乙種軍”,即每個軍2師4旅8團,整個集團軍僅4萬餘人。
但由於該部原本駐防成都西北地區,本就不是富庶之地,通向外界的水路又遭到劉湘、楊森等人封鎖,無法從外部購買先進武器裝備,隻能靠四川省內的土製武器。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土造七九步槍,也就是仿製的“漢陽造”步槍,由於製作工藝和原料達不到漢陽兵工廠的水平,炸膛是經常發生的事。
此外,還有從周邊各省流入的雜牌槍械,長短不齊、口徑不一,甚至還有不少是清朝時期的,打上幾十發子彈就要出毛病,遠射也沒有一點兒準頭。
另外,整個集團軍僅有少量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也都是省內自製的;山炮等大口徑火炮一門也沒有,通信、醫療等物資更是匱乏,僅旅以上指揮機構才配備無線電台。
出川抗戰前,鄧錫侯曾向蔣介石申請補充裝備,但蔣回電稱:“前方緊急,時間迫切,可先出發,途徑西安,準予換發。”
最後,第22集團軍官兵穿著草鞋單衣,就於1937年9月5日開始沿川陝公路出發,徒步出川抗日,滿心希望到達西安後能夠換裝補給,結果剛剛到達寶雞,就接到山西戰事緊急,要火速增援的命令,部隊馬不停蹄的就直接渡過黃河,開進了山西戰場。
但由於日寇進軍迅速,晉綏軍又實在不爭氣,等川軍趕到時,太原已經失守了。
日寇機械化部隊左衝右突,川軍立足未穩,很快被衝散,隻能隨晉綏軍部隊後撤,由於開進山西途中日夜不停,無法埋鍋造飯,身穿單衣的川軍將士們饑寒交迫,沿途遇到晉綏軍的軍械庫時,就乾脆破門而入,自行補給。
消息傳到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王”閻錫山那裡,其自然怒不可遏,堅決要求將這批川軍調走。
接到電報後,蔣介石說“第二戰區不肯要,把他們調到第一戰區。”結果,第一戰區司令程潛聽說了第22集團軍的表現也是連連搖頭,直接一口回絕。最後多虧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急需援兵組織徐州會戰,遂將第22集團軍東調。作為雜牌軍出身的將領,李宗仁對川軍的遭遇非常同情,剛一見麵就撥給第22集團軍500條新槍,還有大批子彈和迫擊炮彈等補給品。
第22集團軍也沒有辜負李宗仁的一片好心,在隨後的台兒莊戰役中,該部所屬第41軍駐防滕縣,阻擊日寇磯穀廉介第10師團,浴血拚殺遲滯其4天,為台兒莊守軍鞏固陣地,形成圍殲第10師團的有力態勢贏得了寶貴時間。但川軍健兒也付出了極大代價,駐守縣城的3000餘人全部陣亡,前敵總指揮、第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也以身殉國。
陳哲剛剛將一批92重機槍和地雷送到了第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的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一場緊張的軍事會議結束後,王銘章對陳哲表示了誠摯的感謝。
陳哲微笑著回應道:“王師長,您太客氣了。咱們都是抗日隊伍,理應相互支援。你們川軍兄弟在前線浴血奮戰,卻麵臨著武器裝備相對較差的困境,我這個人呢,比較講義氣,所以就送了這些裝備過來,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王銘章感激地拍了拍陳哲的肩膀,說道:“陳兄弟,你這番話真是讓我感動啊!有你這樣的朋友,真是我們川軍的榮幸。”
隨後,兩人走到一個相對安靜的角落,開始聊起了當下的局勢。陳哲趁機詢問道:“王師長,我聽說貴部好像有晉綏軍的晉造湯姆森衝鋒槍,不知道是否屬實呢?”
王銘章略作思考,回答道:“哦,陳兄弟說的是晉綏軍的17式衝鋒槍吧?確實,我部是有一些這種武器。”
陳哲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連忙說道:“王師長,不知您能否考慮一下,用這些衝鋒槍跟我部做一些交換呢?我部對這種衝鋒槍特彆喜歡,它在戰鬥中非常實用。”
王銘章一臉無奈地說道:“我們師也就分到區區30支湯姆森衝鋒槍而已,這數量實在是太少了!不過,65步槍倒是有好幾百支呢,隻是彈藥不太充足。”
陳哲聽後,靈機一動,提議道:“要不這樣吧,我用日軍的歪把子機槍跟你交換湯姆森衝鋒槍,怎麼樣?至於子彈嘛,就按1發衝鋒槍子彈換1顆日軍6.5子彈來算。”
王銘章略作思考,覺得這個提議似乎對自己有些不公平,於是說道:“這樣一來,我豈不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這樣吧,你給我20挺歪把子機槍,子彈就1換1好了。”
陳哲爽快地答應道:“行,沒問題!不過,你部的駐地在滕縣什麼地方呢?”
王銘章回答道:“我會留下一個參謀給你,等你把東西都準備好之後,由這個參謀發電報聯係我。”
兩人商議妥當之後,便各自返回,開始著手準備相關事宜。
喜歡烽火淞滬請大家收藏:()烽火淞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