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兒莊會戰中,269旅有著自己要乾的事。
陳哲派出了269旅兩個團參與會戰,但它們並未直接投身於戰火之中,而是被作為第五戰區的預備隊待命。
這並不意味著269旅在戰爭中無所作為。
陳哲派出的車隊積極承擔起了接收眾多參戰部隊傷員的重要任務。
269旅擁有救治傷員的能力,這一事實在第五戰區內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在台兒莊會戰期間,委員長曾三次親臨徐州視察,而陳哲也三次全程陪同。
在這個過程中,269旅營救122師的英勇事跡得到了高度讚揚,為此,第五戰區特彆調撥給了269旅500發20毫米機關炮彈,以及一些勳章和獎金。
作為擁有野戰醫院的部隊,269旅自然獲得了一些急需的藥品補給。
此外,由於269旅的駐地距離火車站較近,許多傷員都被優先送往這裡的野戰醫院接受救治。
不僅如此,委員長視察徐州時的防空任務,同樣也有269旅的身影。
269旅防空連用75毫米高射炮擊落數架日軍飛機,確保了委員長的安全。
269旅的炮兵營也被借調至台兒莊前線,他們的150毫米重炮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射了數十發炮彈,有力地支援了友軍的作戰行動。
4月3日一大早開始,台兒莊外圍的日軍第十聯隊在40多輛坦克的掩護下,開始不顧一切地向台兒莊方向拚死突擊。
傷亡慘重,兵力已不足千人的第二十七師用儘最後的力氣拚死抵抗。
而台兒莊東的日軍調集三十多門重炮轟擊莊內,也發起拚死攻擊。
守衛的第三十一師一次又一次再組建敢死隊,奪回失守的據點。
打到後麵實在沒人了,一個姓任的特務連連長,帶著炊事班頂了上來,他們撿起犧牲戰友的武器,朝日軍陣地衝了過去,最終全體殉國。
4月4日,準備圍殲日軍的中國軍隊陸續抵達攻擊位置,在包圍台兒莊的日軍外圍,又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反包圍圈——但湯恩伯軍團的主力依舊沒有出現。
孫連仲在4日晚下達如同遺書一般的手令:
“今是我們創造光榮之良機,也是生死最後之關頭……本總司令將以成仁之決心,與台兒莊共存亡。”
4月5日一早,湯恩伯軍團離台兒莊仍有20公裡。
蔣介石終於忍無可忍了。
他親自給湯恩伯發了電報:
“……即應嚴督所部,於六七兩日,奮勉圖功,殲滅此敵,毋負厚望,究竟有無把握?仰具報!”
這種帶斥責口氣的電報,蔣介石很少對中央軍嫡係將領發出。
湯恩伯軍團終於開始全速開動。
湯恩伯所率領的中央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這讓整個戰局都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同樣身為中央軍的269旅,原本是作為預備隊被安排在後方的,他們共有兩個團,兵力多達4000餘人。
蔣介石的一個電報將他們直接派上了戰場,這完全打亂了陳哲原本的計劃。
陳哲本來是想保存實力,避免與日軍正麵交鋒的,但現在他已彆無選擇,因為湯恩伯的失誤讓他陷入了被動的局麵。
4月5日下午,儘管心中有些無奈,陳哲還是毅然決然地帶著坦克營和警衛排一同投入到了戰鬥之中。
作為預備隊的269旅一部,此次派出了2團和3團這兩個主力團參戰,4團則被留在徐州負責看家沒有來參戰。
陳哲坐在裝甲車內,親自指揮著這場戰鬥。
坦克營作為先鋒,率先衝在第一線,而警衛排則負責保護裝甲車的安全。
2團部署在左側,3團則在右側,形成了一個嚴密的攻擊陣型。
一切準備就緒後,陳哲果斷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他通過電台向後方的150毫米重炮部隊發出指令,要求他們對台兒莊東邊的日軍進行猛烈轟擊。
團營的12門火炮被汽車拉到前方,在4000米距離布置炮兵陣地炮擊日軍。
隨著重炮的轟鳴聲響起,在台兒莊東邊的日軍陣地炸出第一朵火花,另外的12門火炮一同開火,炮彈如雨點般砸向日軍陣地,爆炸掀起的煙塵遮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