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信陽後,陳哲下達命令讓部隊進行休整。
這一決策是為了讓疲憊不堪的士兵們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複。
在休整期間,部隊的協調工作由李副旅長和王偉負責。
他們緊密合作,確保各項事務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同時,高炮連也積極協助信陽駐軍進行防空任務,以保障當地的安全。
陳哲對部隊進行了全麵的調整。
他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和地形特點,對各營連的裝備和任務進行了合理的分配。
首先,他將汽車集中分配給了炮營,這樣可以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使其能夠迅速轉移陣地,發揮更大的火力優勢。
而馬車則被分配給了輜重營,用於運輸物資和裝備。
摩托車則被分配給了通訊連,以便他們能夠更快速地傳遞信息和命令,確保指揮係統的暢通。
考慮到坦克營在山區的作戰環境中可能受到限製,陳哲決定將其集中布置在進山口,作為防禦的重要力量,以應對可能的敵軍進攻。
突擊營和特務連作為戰鬥單位,將在山區進行山地作戰訓練。
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在複雜地形下的戰鬥能力和適應能力,為未來的戰鬥做好充分準備。
對於炮營,陳哲進行了細致的安排。
他隻留下了8門75毫米山炮、兩門高75毫米射炮和一門重炮,以保證在必要時能夠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同時,留下了10輛汽車和一輛火炮牽引車,確保火炮的機動性和運輸能力。
其他多餘的車輛則被組織起來,組建了一個運輸連,歸屬於炮營。
這個運輸連將負責運輸各種物資和裝備,保障部隊的後勤供應。
此外,炮營的3門92步兵炮被交給了1團,兩門德製輕型火炮交給了2團,戰防炮則交給了突擊營,警衛排的遼造十四式37毫米平射炮交給了特務連。
而3團和4團則主要使用迫擊炮,以適應山區的作戰環境。
經過調整,部隊的戰鬥力得到提升,炮營成為專門的支援部隊,實現機械化。
經過整編後的部隊按照既定的計劃,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大彆山。
進入大彆山的部隊,宛如繁星點點,散落在信陽和孝感之間的廣袤山區。
有的部隊駐守在山巔,有的則在山穀中訓練,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其中,1團被派遣到靠近紅安縣的地方駐紮,宛如一顆釘子,牢牢地釘在這片土地上。
而其他的3個團,則在旅部附近安營紮寨。
這裡的營地已經修葺好,不僅有天然的山洞可供藏身,還有精致的木屋和竹屋供士兵們居住。
此外,當地的村莊也成為了部隊的駐紮地之一。
如今,部隊擁有了7部電台,這無疑是如虎添翼。
4個團各自配備了一部電台,確保了信息的及時傳遞。
而突擊營和特務連則共用一部電台,緊密協作。
另外兩部電台則坐鎮旅部,掌控著全局。
陳哲心裡很清楚,從6月到8月這段時間,對於269旅來說,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平靜時期。
在這段時間裡,除了日軍6月中旬對信陽有一次襲擊之外,其他戰事都和269旅沒有關係。
部隊不會受到戰爭的乾擾,可以安心地進行休整和恢複。
他決定充分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讓士兵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養,以恢複體力和精神狀態。
畢竟,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士兵們都非常疲憊,需要時間來恢複元氣。
在從徐州帶來的兩千名傷兵中,陳哲精心挑選了200名四肢健全的戰士。
這些戰士雖然身體上有些小傷,但並不影響他們繼續參戰。
陳哲將他們補充到了4團,使得4團的兵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此外,那個原本屬於滇軍的營也被補充給了4團。
這不僅為4團增添了新的力量,更為這支部隊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士氣。
與此同時,前往阜陽運送地雷的小部隊已經踏上了征程。
這些地雷對於269旅的貿易來說至關重要,它們將成為戰場上的有力武器,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威脅,也能給269旅帶來財富。
而在信陽收購的大量茶葉,也正源源不斷地運往大彆山基地。
這些茶葉不僅可以為士兵們提供飲品,還可以作為一種經濟來源,他已經聯係了大姨,將大部分茶葉運往重慶銷售。
突擊營的營地將成為269旅的旅部駐地,這裡將成為整個部隊的指揮中樞。
陳哲對這個新的駐地充滿了期待,他相信在這裡,他能夠更好地指揮和協調部隊的行動。
然而,在信陽的日子裡,陳哲的心情卻有些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