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硝煙彌漫,四處都在進行激烈的戰鬥,以抵抗日軍的進攻。
陳哲躲藏於山中,但即使如此,他也無法置身事外,山中同樣不得安寧。
為了解決269旅在戰鬥中頻繁失聯的問題,軍政部特彆派遣了一支專業的電訊小組前來支援。
這個電訊小組由五名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組成,他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通訊設備,還將幫助269旅建立一個專業的電訊處,確保通訊的暢通無阻。
電訊處建立後,電報一直沒有停,每天都有各地的情報彙集過來。
陳哲知道,6月15日,日軍發動了對信陽的空襲,出動了多架轟炸機對信陽進行狂轟濫炸。
麵對這一緊急情況,陳哲果斷下令,於14日上午,派遣防空炮連火速前往信陽助戰。
與此同時,他還派出了2團、3團、突擊營、炮營、坦克營、偵察連以及30支遊擊隊,一同奔赴信陽,參加這場至關重要的第一次信陽保衛戰。
本來兩門高射炮被放置在兩座小山上陳哲派工兵連專門修築了兩條土路,以便能夠順利地將這兩門高射炮拉到指定位置。
這次支援信陽兩門75毫米高射炮又被從山上拉了下來,高射炮連被拉到信陽後,兩門75毫米高射炮被放置在信陽城的東側。
在信陽城南側,陳哲安置了20毫米機關炮和防空機槍,這樣信陽城周邊就形成了一道嚴密的防空火力網。
陳哲要求高炮連,一旦75毫米高射炮成功擊落敵機,它們將立即轉移陣地,在信陽城一共修了兩個高炮陣地。
到了日軍地麵部隊進攻信陽時,兩門高射炮將進入平射狀態,以阻擋日軍坦克的進攻。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打擊空中目標,還能對地麵的敵軍構成強大的威懾力。
9月15日,日軍的飛機如蝗蟲一般鋪天蓋地地飛至信陽上空,然而,還沒等它們投下致命的炸彈,一架97重爆轟炸機就被突如其來的炮火擊中,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直直墜落。
這一驚人的一幕,全被信陽的軍民看到,269旅又一次立下大功。
陳哲的提前預,269旅在到達信陽那天就提前發出警報,使得城內的百姓和軍隊能夠及時疏散,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巨大災難。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能夠射到轟炸機高度的高射炮僅有兩門,而20毫米機關炮雖然火力凶猛,但隻能對低空飛行進行壓製。
269旅高射炮連的這2門75毫米高射炮在一天的激戰中依然表現出色,總共擊落了7架日軍轟炸機。
幸好剛在武漢補充了500發炮彈,要不然陳哲要心疼死。
信陽縣長早就和陳哲約定好,擊落一架日軍飛機獎賞1000大洋,這7架飛機就值7000大洋,不過這些功勞陳哲讓給了守軍。
第二天,天空中再也不見日軍飛機的蹤影,似乎它們被前一天的慘重損失嚇退了。
但日軍的轟炸還是給信陽帶來了不小的損失,許多房屋被炸毀,街道也變得殘破不堪。
不過幸運的是,由於陳哲的及時預警,人員傷亡並不多。
這次日軍轟炸信陽是為了給日軍的地麵部隊提供支援。
陳哲通知信陽的桂軍部隊,日軍空襲後可能會對信陽城進行襲擊,並讓他們做好準備。
他知道這次進犯信陽的是日軍第三師團,因其來自名古屋,故而被稱為“名古屋師團”,這可是日軍的“王牌部隊”。
為了攻克信陽,日本人可謂是傾儘全力,甚至不惜掏出了自己的家底。
陳哲深知,日軍絕不會善罷甘休,就算這次失敗,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敵軍前來送死。
果然,沒過多久,派出的偵察連就用電報發來消息,有一批日軍正朝信陽逼近,而且這次他們還帶來了坦克。
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陳哲決定親自前往距離信陽三裡處指揮戰鬥。
與此同時,陳哲還與駐守信陽的桂軍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激烈討論後,269旅最終決定不直接參與正麵防禦,而是采取一種更為靈活且出其不意的戰術——穿插戰術。
他們將在外圍協助守城部隊,給日軍來個措手不及。
陳哲此刻正站在前線,他的目光如同火炬一般,緊緊地凝視著眼前的地圖。
他對日軍的強大實力心知肚明,但同時也堅信隻要運用得當的戰略和戰術,就一定能夠給敵人帶來沉重的打擊。
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後,陳哲毫不猶豫地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
他首先讓突擊營以連為單位分散出擊,迅速前往日軍必經之路進行騷擾。
這些勇敢無畏的士兵們將穿梭於日軍的行軍路線之間,利用突然襲擊和靈活機動的戰術,打亂敵人的部署,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