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派出了兩個營的兵力前往野人山執行開山並修建山間小道的任務。
與此同時,他還精心策劃了一個戰略布局,將緬甸華僑義勇軍的根據地設立在野人山的多地。
野人山,這座充滿神秘色彩且極具挑戰性的山脈,還有許多其他的名字,如克欽山區、枯門嶺、胡康河穀山等等。
它恰好位於中國、緬甸和印度三國的交界地帶,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地區。
野人山位於緬甸的最北端,再往北便是那片被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脈,而東西兩側則被高聳入雲的橫斷山脈緊緊夾住,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
直到2009年1月,野人山區的大部分地區仍然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保持著其原始的風貌和生態環境。
這裡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但同時也隱藏著無數的危險和未知,等待著勇敢者去探索和征服。
野人山原本是中國雲南省的一部分,然而,由於一係列複雜的曆史因素,它最終被劃歸到了緬甸的版圖之內。
這座山脈之所以被稱為“野人山”,其中一個原因是居住在這裡的門巴族尚未完全開化,他們保留著一些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此外,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稱這裡曾經有野人出沒,這使得這座山更具神秘色彩。
根據相關的曆史記載,“野人山”在緬甸語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
這個名字本身就給這座山脈蒙上了一層恐怖的麵紗,讓人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敬畏。
野人山的地形極其複雜,山巒起伏,峰巒重疊,林莽如海,茂密的樹林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無邊無際。
樹林裡的沼澤地更是綿延不斷,仿佛是大地的傷口,散發著腐朽和死亡的氣息。
河穀地區山大林密,陽光難以穿透層層樹葉,使得這裡顯得陰暗而潮濕。
在這樣的環境中,豺狼猛獸橫行無忌,它們在叢林中潛伏,等待著獵物的出現。
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野人山還飽受瘴癘瘧疾等疾病的肆虐。
這些疾病在潮濕的氣候和茂密的植被中滋生蔓延,給進入這片區域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健康威脅。
對於任何想要踏入野人山的人來說,這裡都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危險的地方。
蚊蟲、毒蛇、瘴氣,每一種都可能對生命造成致命的傷害。
在這裡,人們需要麵對的不僅是自然的嚴酷,還有未知的恐懼和對生存的掙紮。
從每年5月下旬到10月間,是野人山的雨季,雨季不僅使森林裡的蚊蚋和螞蟥異常活躍,而且使得各種森林疾病:回歸熱、瘧疾、破傷風、敗血病等等迅猛傳播開來。
現在時間還早,僅僅是二月中旬而已,距離雨季的到來還有一段時間呢。
因此,進山的那兩個營將會非常安全,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時機,加緊道路的開辟以及樹木的砍伐工作。
等到雨季來臨之時,杜聿明帶領著第5軍軍部和其所轄的3個師,就不必再經曆九死一生的艱難回國之旅了。
陳哲下達給突擊營和工兵營的任務,主要是開辟一條能夠安全回國的簡易通道,同時還要修建一些臨時的宿營地。
此外,他們還需要順便訓練一下那些新加入的華僑義勇軍,讓這些人在訓練之餘也能參與到修路開山的工作中。
山裡的部隊在接應到杜聿明之後,他們會立刻通過電台向國內發送電報,請求進行空投補給。
一旦補給到位,這些部隊就可以順利回國了。
榮譽第3師的這兩個營在接應進山的遠征軍回國之後,將會給陳哲發電報,並在那裡等待進一步的命令。
在二月底的時候,陳哲帶著榮譽第3師主力與孫立人的新38師成功會師。
之後,榮譽第3師將會與新38師一同參與幾場小規模的戰鬥。
在這些戰鬥中,榮譽第3師的部隊基本上沒有遭受太大的傷亡。
這主要得益於榮譽第3師平日裡的嚴格訓練。
每當遇到戰鬥時,他們都會首先使用火炮對敵方進行一輪猛烈的炮火覆蓋,然後再派出裝甲車作為開路先鋒,衝入敵陣。
即便沒有坦克,這些裝甲車也能發揮出相當不錯的作用。
英國人在緬甸建立了大量的軍事基地,這些基地分布在緬甸各處。
陳哲率領著他的部隊,一路推進,同時不斷地收集著沿途被英軍丟棄的物資。
這些物資對於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不僅可以補充裝備和給養,還能為接下來的戰鬥提供更多的保障。
這次榮譽第3師出征時,將大量的物資留在了涼山。
這使得陳哲在撿拾物資時,不必過於擔憂物資過多的問題。
如果沒有將多餘的物資留在涼山,他們恐怕會覺得自己撿到的東西實在太多,難以攜帶。
陳哲深知,戰爭是殘酷的,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所以,有美國人即將支援的消息傳來,他便命令部隊在戰鬥中不要吝嗇彈藥的使用。
“隻要能保住大家的性命,多浪費一些子彈也無所謂!”陳哲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知道,在激烈的戰鬥中,彈藥是否充足直接關係到士兵們的生死存亡。
因此,他寧願讓士兵們在戰鬥中多消耗一些彈藥,也絕不能讓他們因為節約彈藥而陷入危險。
喜歡烽火淞滬請大家收藏:()烽火淞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