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的戰鬥取得了勝利,陳哲率領著榮譽第3師,肩負起了護送被解救的七千多名英軍安全離開仁安羌油田的重任。
第113團被孫立人留了下來,繼續參與戰鬥。
孫立人作為新38師的師長,他的目標不僅僅是解救英軍,更是要擴大戰果,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孫立人精心策劃了一場強攻。
他決定包抄日軍的右翼,切斷他們的後路,將日軍逼迫到伊洛瓦底江東岸,然後一舉殲滅。
20日深夜,孫立人下達了命令,準備在次日拂曉發起攻擊。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士兵們士氣高昂,隻等黎明的到來。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
英緬軍第一軍團長斯利姆下達了一道命令,稱由於遠征軍中路第5軍已經改變了原有的作戰計劃,向北轉進,這將對當前的作戰產生影響,因此要求新38師立即向喬克巴黨轉移。
孫立人在接到命令的瞬間,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無奈。
然而,他深知軍令如山,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他的天職。
儘管內心百般不願,但他還是果斷地做出了決定。
他緊緊握著手中的命令,目光凝視著遠方,仿佛能透過層層山巒看到那正在激戰的戰場。
經過一番思量,他終於下定決心,下令所部放棄已經部署好的進攻計劃,迅速後撤,向曼德勒方向轉移。
遠征軍東路的作戰,無疑是一場充滿硝煙與戰火的慘烈戰鬥。
緬甸東部的雷列姆、孟畔至景東的廣袤區域,在遠征軍踏入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便成為了第6軍防守的重要陣地。
而這次撤退的背景,還要追溯到3月下旬。那時,第200師與日軍在同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
為了支援第200師,第6軍毫不猶豫地抽調暫編55師第一團南下,奔赴同古以東的莫契又稱毛奇)和全固地區,以掩護第200師的側翼。
然而,同古最終失守,這使得第6軍正麵直接暴露在日軍的威脅之下,局勢變得異常嚴峻。
日軍在成功占領同古之後,日軍為了實現合圍遠征軍的決戰計劃,迅速做出了戰略調整。
4月初,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如餓虎撲食般從同古出發,徑直向莫契進軍,其目標明確,就是要向第6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4月6日,日軍的先頭部隊如同一股黑色旋風,氣勢洶洶地抵達莫契,並與暫55師第一團狹路相逢。
刹那間,槍林彈雨,殺聲震天,中國軍隊毫不畏懼,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
這場戰鬥異常慘烈,雙方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從白天一直廝殺到深夜,難分勝負。
然而,由於日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增援,中國軍隊逐漸處於劣勢。
麵對這種不利局麵,暫55師第一團奉命退守莫契以東的克馬俾附近地區,繼續頑強阻擊日軍的進攻。
與此同時,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也察覺到了局勢的嚴峻性,緊急下令調防雜澤的暫55師主力火速返回壘固,並調守備景東的第93師一部迅速移師東枝,以設立一道堅固的縱深防線,抵禦日軍可能的進一步攻擊。
第6軍軍長甘麗初在成功挫敗日軍先頭部隊的進攻鋒芒後,並沒有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
他冷靜地分析了戰場形勢,敏銳地意識到此時日軍兵力分散,正是給予其沉重打擊的絕佳時機。
為了確保正在積極籌備彬文那會戰的第5軍左翼安全無虞,甘麗初展現出了果敢決斷的一麵,毅然決然地決定采取先發製人的策略,對日軍實施各個擊破。
就這樣,在4月8日這一天,甘麗初下達了一係列關鍵命令:暫五十五師第二團需要馬不停蹄地迅速推進至壘固,全力以赴地加強防禦力量;而第三團則暫時留守在雜澤、東校一帶,爭分奪秒地抓緊時間構築堅固的工事,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與此同時,甘麗初還命令第九十三師第二七九團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趕赴和榜集結,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投入激烈的戰鬥。
然而,正當遠征軍有條不紊地進行戰略部署之時,日軍的後續部隊卻如同幽靈一般,以驚人的速度如疾風驟雨般抵達了前線,這無疑給遠征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時間來到4月10日,日軍在得到強有力的增援之後,如餓虎撲食般氣勢洶洶地對暫五十五師第一團所駐守的克馬俾陣地發動了一場驚濤駭浪般的猛烈攻擊。
麵對日軍的強大攻勢,第一團的戰士們毫不畏懼,奮勇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於11日被迫退守至土衝河以北地區。
12日,第一團繼續轉移,退守至保勒及其以西一線,試圖穩住陣腳。
然而,日軍並未給他們喘息的機會,15日,日軍再度發起進攻,矛頭直指土衝河陣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暫55師的將士們以頑強的意誌和無畏的勇氣,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經過數天的激戰,至17日,暫55師第一團的兵力已銳減至兩個營,傷亡慘重。
18日,由於兵力損失過大,暫55師不得不退守南柏,保勒也隨之失守。
20日,第6軍在承受了巨大的傷亡後,無奈放棄了壘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