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陳哲的榮譽第3師、孫立人的新38師、廖耀湘的新22師在印度蘭姆伽營地換裝完畢,重慶軍委會下令新38師和新22師這兩個師合編為新一軍。
邱清泉成為軍長的熱門人選,為此他還專門找了外國人來教授他西方的禮儀。
新一軍組建後,成為國民黨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一支部隊,其軍長人選自然是重中之重。
起初,軍長人選有三個,邱清泉、黃維、李及蘭。
邱清泉是蔣介石一開始選定的,也是最熱門的人選。
邱清泉在德國柏林陸軍大學留過學,還在德軍中見習過,屬於少有的科班出身。
儘管國軍將領中也有留過學的,但邱清泉又有兩道“光環”:黃埔二期生、浙江人。
1937年5月,邱清泉結束了在德國的留學生涯,回到了祖國。
回國後不久,他便收到了桂永清的邀請,前往教導總隊擔任參謀長一職。
桂永清和邱清泉之間有著深厚的私交。早在多年前,桂永清在陳誠的十一師擔任旅長時,就曾力薦邱清泉來擔任副旅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蔣最終派來的卻是李默庵。
這一決定讓桂永清大為不滿,他甚至毫不掩飾地對李默庵出言譏諷。
李默庵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將此事一五一十地告到了老蔣那裡。
老蔣聽聞後勃然大怒,當即下令將桂永清撤職,改由李默庵接任旅長一職。
不過,在何應欽的極力求情下,桂永清總算沒有被徹底打入冷宮,而是被打發去德國學習軍事。
這件事情雖然讓桂永清丟了官,但也從側麵反映出他和邱清泉之間的交情確實非同一般。
桂永清擔任總隊長的教導總隊,與宋希濂的36師、王敬久的87師以及孫元良的88師,並稱為“四大德械部隊”。
這四支部隊在抗戰爆發後,都先後奔赴上海戰場,成為抗擊日寇的中堅力量。
其中,教導總隊的兵力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二萬五千餘人,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一個軍的規模和實力,遠強於其他三個師。
“四大德械部隊”在淞滬會戰中傷亡慘重,之後在南京保衛戰中又損失大半,至此再無昔日之戰力。
戰後,教導總隊被取消番號。
南京城破前夕,桂永清先行逃走,邱清泉以參謀長的身份指揮殘部撤退。
南京城陷後,邱清泉換成平民衣服,直至1938年2月才逃出。
由於教導總隊已不存在,邱清泉調任200師副師長師長為杜聿明)。
200師是國軍當時組建的第一支機械化師,極受重視,之後以該師為基乾,組建了第五軍in,邱清泉曆任師長、副軍長。
蔣介石一直對第五軍高看一眼,比如後來組建四支攻擊軍時,第一軍、第二軍、第七十四軍是軍委會考核評分後報請老蔣圈定的,而第五軍直接被老蔣指定,無需考核。
因此,當新一軍組建後,當過第五軍副軍長、時任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副主任的邱清泉,成為老蔣心中的第一人選。
不過,徐庭瑤i、杜聿明等邱清泉的老長官,卻向老蔣建議,最好不要派邱清泉去,這倒不是邱清泉能力不足,而是顧忌其性格原因,怕去了誤事。
尤其是杜聿明,在第一次遠征軍入緬作戰時,沒少被英美軍官尤其是英軍軍官坑過,他認為性格暴躁的邱清泉,無法處理好和英美軍官的關係。
老蔣聽後,覺得徐庭瑤、杜聿明所說不無道理。
陳誠得知後,又向老蔣推薦了兩個人選,他在電文中說:“駐印軍擬請黃維或李及蘭前往指揮,因獨當一方麵之將領學術經驗均須注意也。”
黃維是陳誠“土木係”的骨乾,當過“土木係”基乾部隊十一師的師長、十八軍的軍長。
黃維是黃埔一期,也在德國學習過軍事,又是陳誠親自推薦,似乎優勢很大,其實不然。
黃維在德國待了不過半年,全麵抗戰就爆發了,於是他提前結束學習回國,而邱清泉在德國待了將近三年。
此外,黃維打仗過於呆板,這已經是“土木係”的共識,即便是看重黃維的陳誠,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將他從十八軍軍長任上調離。所以,老蔣很快否決了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