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第1師在2月底接到了撤回國內的命令,這一消息讓整個部隊都為之振奮。
他們已經在異國他鄉奮戰了很長時間,如今終於可以回到祖國的懷抱。
為了確保部隊的安全撤離,陳哲決定采用自己的船隊將部隊轉運到上海,兩架雙翼飛機通過和英軍協調被飛往香港機場暫時停放。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精心策劃和組織。
紫荊花船隊在海上航行了數日,最終順利抵達上海港。
與此同時,機械化的兩個團由李副師長帶領從陸路撤回欽州。
這兩個團裝備精良,擁有大量的車輛和重型裝備。
陳哲深知這些裝備對於部隊的重要性,因此特彆叮囑李副師長要小心謹慎,確保裝備的安全。
在陸路撤回的過程中,部隊遭遇了一些困難和挑戰。
道路崎嶇不平,車輛行駛緩慢,而且還不時受到敵軍的騷擾。
但是,士兵們毫不退縮,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抵達欽州。
抵達欽州後,部隊稍作休整,陳哲派坦克登陸艦將裝備慢慢運回上海。
國內帶來的200輛馬車,除了送給越盟的20輛外,還有因各種原因損壞的17輛,其餘的都被陳哲賣給了當地的華僑商人。
陳哲對這段曆史了如指掌,他深知在特戰第1師回國後,1946年4月,國民革命軍第60軍便從越南北部通過海運的方式抵達東北,並隸屬於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主要負責中長鐵路沿線的守備和護路任務。
時間來到1946年5月底,隨著中法談判的不斷推進,剩下的中國軍隊也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從越南撤離的相關事宜。
這次撤離行動規模極其龐大,不僅涉及到將近20萬的軍民,還需要對多支部隊的行動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協調,以確保整個撤離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第93軍作為駐守河內的主力部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他們首先製定了詳細的撤離計劃,包括部隊的編組、行軍路線、物資保障等方麵。
計劃製定完成後,第93軍立即開始行動,組織部隊有序撤離。
撤離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軍事設施的移交,包括各類軍火庫、兵營、檢查站等。
在移交過程中,中國軍隊采取了逐步交接的方式,以確保不出現權力真空。
例如在河內,軍方將城區劃分為若乾區域,按照預定時間表依次進行交接。
第二階段是軍需物資的運送。
由於駐越期間積累了大量物資,運送工作異常繁重。
軍方征用了大量民間運輸工具,組織了多支運輸隊。
這些運輸隊往往在夜間行動,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在運送過程中,還特彆注意防範法軍的騷擾。
第三階段是人員撤離。
這是最為複雜的一個環節。
除了軍隊本身,還有大量隨軍人員需要安置。
其中包括軍屬、技術人員、翻譯等。軍方專門成立了安置委員會,負責協調這些人員的去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