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靜靜地停靠在港口,150名海軍士兵在張誌成帶領下留在這裡。
這些士兵們肩負著重要的任務,他們需要耐心等待裝運物資以及對艦船進行一係列的維護工作。
這不僅是一項繁瑣的工作,更是對他們專業技能和耐心的考驗。
有些購買的物資和車輛並不在港口,而是需要從其他地方通過火車運輸過來。
這意味著整個過程涉及到多個環節的協調和安排,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延誤。
陳哲給這些人發了30美元一個月的工錢,讓他們在這乾活,而且包吃包住。
根據目前的進度,陳哲預計船隊要到6月中旬才能正式啟程回國。
這個時間雖然有些漫長,但大家都明白,隻有確保所有準備工作都萬無一失,才能保證航程的安全和順利。
在陳哲他們焦急等待的同時,中國國內卻並非風平浪靜。
許多重大事件正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發生著,這些事件或許與陳哲他們的行程並無直接關聯,但無疑會對整個國家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早在1946年1月的時候,在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呼聲中,國共雙方代表在重慶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協商,會議最終通過了政協決議案,雙方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國綱領的框架下,共同努力實現民主憲政。
然而,就在這個看似充滿希望的時刻,國共雙方之間的矛盾卻逐漸激化。
首先是政協憲草問題,雙方對於憲法草案的內容和製定方式存在嚴重分歧,無法達成共識。
接著,東北接收問題也成為了雙方爭執的焦點。
國民黨方麵堅持要全麵接收東北,而中共則認為應該按照政協決議案的精神,進行公平合理的接收。
2月份,一場反蘇運動在全國範圍內爆發。
這場運動表麵上是針對蘇聯在東北的一些行為,但實際上卻是國民黨內部一些勢力借機煽動民眾情緒,企圖破壞國共合作。
這一事件使得原本就緊張的國共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3月,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提出了憲草修改提議案,這一提案對政協決議案中的一些重要內容進行了修改,引起了中共方麵的強烈不滿和激烈反應。
中共認為這是國民黨方麵對政協決議案的公然違背,是對民主憲政的破壞。
4月,蔣介石就東北接收問題發表了講話,他強調國民黨對東北的接收是合法的、必要的,並且指責中共在東北的行動是“破壞國家統一”。
這一講話引發了中共報紙的猛烈攻擊,雙方的輿論戰進一步升級。
與此同時,國共雙方在東北的軍事衝突也逐漸擴大。
1946年4月15日,中共軍隊在蘇聯紅軍撤走長春僅僅一個小時後,突然發動襲擊,迅速占領了長春機場,並進而占領了整個長春。
此後,中共軍隊緊隨著撤退的蘇聯紅軍,接連占領了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等地。
隨著中共在東北的軍事行動不斷取得進展,國共兩軍在四平街、長春等地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東北地區,局勢正以驚人的速度惡化,戰爭的陰影如厚重的烏雲般籠罩著這片廣袤的土地。
人民的生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影響,他們在恐懼和不安中艱難度日。
時間來到5月下旬,國軍在四平街取得了關鍵勝利,成功擊潰了解放軍,並相繼占領了四平街和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