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係列軍事行動讓國軍士氣大振,同時也給解放軍帶來了巨大壓力。
就在此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馬歇爾緊急介入,他強烈要求國共雙方在6月初停止敵對行動,以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然而,儘管停戰令已經下達,但雙方在停戰期間卻因江蘇北部政權問題產生了嚴重分歧,互不相讓。
這場關於政權歸屬的爭執使得談判陷入僵局,最終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成果。
雙方的矛盾愈發尖銳,緊張氣氛不斷升級。
到了6月下旬,戰火終於在關內中原地區再度燃起。
國共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一場殘酷的內戰正式拉開帷幕。
與此同時,菲律賓也迎來了重要的曆史時刻——獨立。
1945年3月3日,美軍成功光複馬尼拉,這座城市重新回到了菲律賓人民的手中。
麥克阿瑟將軍隨即恢複了菲律賓的自治政府,然而,此時的菲律賓正處於權力交接的關鍵時期。
奎鬆總統已經不幸逝世,副總統奧斯梅納接任總統一職。
而麥克阿瑟將軍則在背後扶持了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羅哈斯。
羅哈斯曾與日本人合作,但同時又與美軍諜報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他被任命為參議院議長,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質疑。
阿奎納多被捕後,被指控與日本人勾結,罪名嚴重,因此被囚禁了數月之久。然而,幸運的是,後來他得到了總統的特赦,最終獲釋。
同年7月,在美軍的協助下,菲律賓自治政府成功地接管了國內的統治權。
這一事件標誌著菲律賓在政治上的重要進展,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年10月24日,菲律賓迎來了一個曆史性的時刻——它正式加入了聯合國,成為創始會員國之一。
這不僅是菲律賓國際地位的提升,更是對其國家主權和獨立的認可。
同年11月10日,是《泰丁斯·麥克達菲法案》中規定的菲律賓結束自治的最後限期。
美國總統杜魯門明確表示,他將遵守承認菲律賓獨立的諾言,這給了菲律賓人民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同年12月,美國國會宣布菲律賓將於1946年舉行獨立前的總統大選。
這一決定引起了菲律賓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各個政治派彆都積極參與競選,爭奪總統寶座。
最終,在1946年4月23日,自由黨候選人曼努埃爾·羅哈斯以微弱多數的選票,成功當選為菲律賓自治政府的最後一任總統,而季裡諾則當選為副總統。
在同一時間,陳哲通過電台與在永樂島的張鐵等人取得聯係,並傳達了他的指示。
他要求張鐵立即組建臨時政府,以應對當前局勢。
此外,陳哲還安排王偉秘密運送軍火到永樂島,以增強永樂島的防禦能力。
為了推動永樂島的獨立進程,陳哲決定抽調人員組成永樂島建國談判團,前往美國與相關方麵進行商議。
這個談判團將代表永樂島的利益,爭取國際社會對永樂島建國的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