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葉靜趁著休假,來了一趟京城,看過了老人家居住的環境,打聽清楚老爺子工作的具體安排以及待遇後,就很放心地回大彆山去了。
真沒什麼不放心的,中醫院這邊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住房安置,食堂就離宿舍樓不到兩百米,不想做飯的話每天去吃食堂都沒問題。
食堂的夥食非常不錯,每頓都是葷素搭配,導致新入職的那些中醫大夫,幾乎家家都不願意開火了,吃飯問題全在食堂解決。
因為第一批招進來的中醫大夫年齡都偏大,多數都拖家帶口,好些大夫的老伴兒年紀都跟陳香秀差不多。
陳香秀又是個性子活潑開朗的,跟誰聊天都絕不會讓話掉地上,因此很快她就跟樓裡的好些老太太混熟了。
一來二去的,竟然組建成了一個中醫院老年太太團。
大家不是約到一塊兒納鞋底做繡活,就是去參加各類文藝體育活動,還時不時去逛公園,去看樣板戲,外出踏青,挖回來野菜後一起包餃子做青團子。
總之娛樂活動天天都有,總能玩出新花樣,老太太壓根都顧不上搭理葉靜這個親閨女,每天一起床梳洗完畢,就樂顛顛跑出門耍去了。
見老太太新環境適應得很快,圓音也就不用操心了。
到六月份,圓音的肚子跟吹氣球一樣,一點點大起來了,行動慢慢變得不再像之前那麼靈便。
原先她還能自己騎著自行車去鼓樓橋坐車,如今家裡人開始變得不放心了,怕她路上騎車萬一一不小心路上摔上一跤,那可就麻煩了。
於是每天一大早,由吳永勝騎著小三輪來負責接送她去上班。
不過吳永勝送了不到半個月,就由鬱廣智接棒了。
因為黃老驢專門找萬立鬆幫忙,聯係了一位擅長耳鼻喉科的外科大夫,兩人一起配合,為吳永勝做了一場聲帶修複手術。
手術進行得非常成功,經過大半個月的術後調理,吳永勝真的能開口說話了。
雖然暫時還隻能一字一頓簡單地吐出一些字眼,但這就已經給了人很大的驚喜和希望了。
隻要慢慢進行康複訓練,有個三年五載的,估計說話就能跟正常人沒什麼差彆了。
他那個聽力也已經恢複到了六七成,再加上如今能開口說話,真就是命運從此截然不同了。
出院那天,金家專門為給吳永勝訂了一桌宴席,既是答謝黃老驢萬立鬆和另外那位主刀大夫對吳永勝的幫助,也是祝賀吳永勝大病康複,重獲新生。
也是在這天,金父主動詢問吳永勝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吳永勝也沒藏著掖著,說了他暫時還想在機械廠柴工的手底下學習半年,到明年再準備考大廠的正式維修工的事兒。
金父早就從女兒的口中得知,吳永勝如今靠著組裝二手物件的手藝,在宋燕淮的工作室裡麵每個季度都能賺到一筆不菲的加工費。
所以在聽到吳永勝接下來的計劃安排後,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並且還主動表示,如果到時候進廠有困難,他來幫忙想辦法。
這麼為未來女婿的未來著想,差不多就是明著表態,同意這小子和他女兒在一起了。
吳永勝這家夥自從和宋燕淮鬱廣智這倆混一塊兒玩之後,也逐漸變得奸猾狡詐起來。
未來老丈人都這麼放低姿態了,他再不順杆子往上爬,那不是傻子是什麼?
於是隔天上午,他就拎著厚重的提親禮,大大方方地出現在了金家所住的大雜院。